冷敷法止血的注意事项

冷敷法止血的注意事项

第1个回答  2017-04-25
夏季儿童户外活动较多,专家提醒家长注意避免安全隐患,预防儿童发生各类外伤。
暑假不仅是儿童游学、补习、狂玩的热季,也是儿童外伤的高发季节。从本市各大医院儿科门急诊病例看,暑假儿童各类外伤已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峰,约占儿童门急诊病例的一半左右。擦伤、裂伤、挫伤、骨折、烫伤、犬咬伤是今夏儿童最多见的外伤类型。
本市新世纪儿童医院外科吴博副主任医师曾在本市儿童医院外科、急症科工作15年。她提醒家长,夏季儿童户外活动较多,发生各种外伤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外伤后正确的首次处理能促进伤口愈合。一般儿童发生外伤后清洁创面、止血、冷敷创口是家庭处理外伤的三部曲,不建议在伤口涂抹药粉、酱油等民间方式处理伤口,以免增加伤口感染几率。她同时建议家有儿童要常备急救包,急救包内应放置敷料、医用生理盐水、络合碘、纱布、急救绷带和胶带、创可贴、冰袋、祛瘀外用中药、夹板等物品,随用随补充。
擦伤:不建议使用创可贴
清洗创面多数自然愈合
“擦伤俗称"擦破点皮",是指皮肤表层被擦破,有少许渗血。擦伤面积较大时,看上去红一大片,家长也无需过分担心,因为实际出血量非常少。”吴博说。擦伤是儿童最常见的外伤,几乎每个孩子都发生过,其中因猛跑摔倒造成的膝、肘擦伤最多见。孩子擦伤后最需要做的治疗是清洁伤口创面,用干净水如医用生理盐水、纯净水、蒸馏水、矿泉水等冲洗创面,去掉皮肤表面的脏东西。因为脏东西的嵌入可能会引起感染。然后用温肥皂水或20%浓度的软皂液清洗创面周围皮肤。冲洗干净后,在创口表面涂抹络合碘,让伤口自然暴露在空气中等待愈合。通常小而浅的擦伤在家自行处理就可以,很快便会结痂,这是最好的自然愈合方式,不建议使用创可贴。如果伤口大而脏,没办法自己清除则需要到医院治疗。
裂伤:别在伤口涂药膏药粉
就医前先盖压包三步止血
“裂伤,俗称"磕破个口子"。裂伤伤口比较深,皮肤全层裂开,出血比较多。孩子的头撞到桌角导致头皮磕破,跑跳摔倒后口腔内被硌破,或手指被锐器割伤是较常见的裂伤。”吴博说。大多数裂伤要到医院治疗,但是在此之前要先给孩子止血,止血后,最好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缝合及打破伤风针。止血的方法分盖、压、包三步。
第一步,盖。若是小伤口可用创可贴贴住即可。若伤口较大,可以用无菌纱布、卫生巾或干净毛巾盖住。但是不要用棉花或卫生纸敷盖伤口,以免棉花纤维与伤口粘连,不易清洗;也不要在伤口涂抹药膏药粉。第二步,用手直接压住已盖好的出血处,压10至20分钟。出血多的时候,用手指压住伤口近心脏端的血管,阻止出血。例如,孩子手指出血时,父母用拇指和食指压住出血手指根部两侧,可以适当用力;手掌出血时可以抬高孩子出血手,父母适当用力攥住其腕部;前臂出血要抬高孩子出血前臂,适当用力攥住其肘上部。第三步,包。用急救绷带、胶布把伤口包扎好即可。
挫伤:不要按揉涂药热敷
24小时内冷敷受伤部位
吴博说,挫伤俗称“瘀青”“血肿”。外表看皮肤完整没有伤口,但皮下组织已经损失,导致皮肤表面出现瘀青或血肿。孩子不慎跌落造成的头皮血肿是最常见的挫伤。孩子发生挫伤后24小时之内应冷敷受伤部位。用冰水浸湿毛巾后湿敷于瘀青部位,也可以使用急救包中的冰袋。她提醒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受伤初期家长使用冰敷即可,不建议按揉。一方面,按揉会使皮下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量,使肿块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按揉位置不准确,用力不均,会使症状加重。24小时后可以用中药外敷,如红花油、肿痛灵等以驱散瘀血,同时要抬高患处。
骨折:打120后止血再制动
固定受伤部位减少二次损伤
小宝宝的骨折多发生在游戏玩耍时,大一些的孩子多在运动、打逗时发生骨折。当孩子发生骨折时家长一定要了解如何实施家庭急救。
首先是如何判断孩子骨折?吴博说,小宝宝们从高处坠落发生骨折的概率极高,应高度警惕。如果受伤的身体部位不能活动,应考虑是否骨折,比如上肢骨折通常不能抬臂,下肢骨折则完全不能站立。如果受伤部位出现肿胀,能看见有异常的弯曲、隆起、青紫和瘀血,则有骨折的可能。如果出现骨折,年龄小的儿童一般拒绝父母触摸受伤处,一旦触摸便会引起剧烈哭闹。
发现孩子骨折,家长在做骨折急救前,应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向急救人员说明孩子如何受伤、哪里受伤,以及现在的状况,并按照急救人员的指导施救。如果是锁骨骨折或脊椎骨折,家长不要自行施救,需要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与此同时,如果受伤部位或其他部位流血,要立即止血,不要移动孩子的身体和受伤部位。吴博认为需要强调的是骨折和流血同时发生一定要先止血。骨折的现场处置最关键的是制动,将硬纸板、夹板、石膏、牵引绷带等作为制动物,绑在受伤部位,达到固定患处、减少疼痛、缓解和预防进一步损伤。如果骨折部位弯曲不要试图扶直。
烫伤:衣服充分泡湿再脱
紧急处理冲脱泡盖送
“烧烫伤是夏季1至4岁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特别是蹒跚学步的宝宝。烫伤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无意中碰落了盛有热水或稀饭的容器。”吴博说。烫伤一般分为三度,一度烫伤一般为表皮受伤,如阳光晒伤,只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3到5天愈合不留瘢痕。二度烫伤皮肤出现水泡,14天内愈合,一般无大瘢痕。三度烫伤最为严重,皮肤焦黑、坏死,需植皮。发生烫伤后要做的是冲、脱、泡、盖、送。
冲 迅速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烫伤部位至少10分钟,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脱 脱掉孩子身上的衣服注意不能胡乱撕扯,尤其是手臂烫伤。应在自来水充分降温后,将泡湿的衣服小心除去,必要时剪开衣服,并暂时保留与皮肤粘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将伤口的水泡弄破。
泡 继续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以减轻疼痛稳定情绪。如烫伤面积大或孩子年龄小,则不必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或延误治疗。
盖 用食品保鲜膜覆盖创面或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勿任意涂上外用药或民间偏方,这些东西可能无助于伤口复原,且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其凝结物会粘连伤口,还会增加医生处理创面的难度,影响医护人员判断和紧急处理。
送 除一度烫伤可以自行处理,其他情况均需要到邻近的医院进一步处理。
犬咬伤:不缝合不包扎不上药
肥皂水清洗伤口后就医
“夏天孩子穿得少,极易发生犬咬伤。被犬咬伤后,家长要一边安抚孩子,一边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敷盖伤口,立即到附近的防疫站就诊,医生会检查孩子是否需要接受破伤风针或注射疫苗。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如果伤口较大或较深,可以转院缝合伤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