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是哪三个人

如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三人”指的应该是诗人自己、月亮、和自己的影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自己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独斟独酌情景。

李白喝酒时候的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而角色只有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场面是十分单调的。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变得热闹起来。

在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中,自始至终都只有李白一个人在喝酒,他体会不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意,强烈的孤独意识侵袭了他。李白心中思明月,但是明月不接受他的"邀请",只有影子毫无个性地跟随他。所谓"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就是这个意思。

身处孤独环境的李白却丝毫没有被影响,他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却不允许这种低沉的情绪弥漫。虽然月亮没有和李白一起喝酒,但是李白换了一种方式和月亮共乐,那就是“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他借着醉意欢歌载舞,月亮看着他,徘徊不进,影子跟随着他手舞足蹈。

李白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官场失意的时候,内心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便用美酒来消除内心的孤寂苦闷。不得不说李白是很厉害的,也是很高明的,本来十分凄惨孤独的场景瞬间就变得欢快了起来,变成"三人"同乐的欢愉场面。



其实李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很多的诗篇,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那种豁达、浪漫的情怀。他那种桀骜不顺的高贵姿态才是留给世人最好的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5
“三人指李白,月下的李白之影,酒杯中李白的倒影”
这个解释感觉有点寒呢
俺还是紧密团结在以MM为中心的三人帮(指李白、李白月下的影子、月亮)周围,高举嫦娥mm……
评论巨麻烦,还是到自己楼里撒欢儿比较爽。。。
俺们假设这个酒杯中的影子是太白的,并且能够看见。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来说说俺的看法。没错,一形二影,越见其悲,俺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但是感觉这样的说法不符合俺印象中谪仙人的个性,以太白心性,是懂得排解的一个大丈夫,不是个对影自怜的小妇人,不可能凄凄惨惨恻恻像个闺中怨妇一样盯着自己的影子发呆,看完自己这个影子又看自己那个影子(天可怜见的,这个怨妇也太怨了吧)。俺觉得太白是看影又看月,看影是悲苦,邀月看月就是排解了。正因为伴影独酌感觉悲苦,所以才邀月来排解,如果是看完一个影子又看另一个影子那就太……就像俺开头说的,寒,严寒。而既看影又看月就只是感觉微冷,就像东坡说的“料峭春风吹酒醉,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WLT一下,要俺来拍复古电视剧的话,人家太白先生一开始花间低头独酌一壶闷酒,看到自己的影子(嗯,俺不排除这里面有酒杯里的倒影),愣了一下,感觉无相亲太凄凉了,这酒喝着真T
M
D没味,N
N个熊,不爽啊,于是举杯晃了晃,示意邀明月,来,哥们(嗯,俺不排除他说的是姐们)喝一盅。看到影子,一手拉了过来,于是你,我,他,咱们锵锵三人喝,这第一杯我先干了,先干为敬,也不管你们喝不喝,一咕噜先喝了下去,喝得得兴起“我歌”,抬头看到月徘徊,你小子真没意思,酒都不会喝啊;喝得兴起“我舞”,低头瞅见影凌乱,你小子真够尿性的,一杯就成那样了。你看看太白先生又酌又举又歌又舞又看人又说话,那个忙啊,都忙不过来了嘛,感觉就是一个充实嘛。哪像诗者皆寂寞的诗里说的那样孤寒凄楚,一低头看见自己影子,再低头还是看见自己的影子,邀请明月MM连头都不敢抬一下,羞人答答的就只敢盯着自己的酒杯看,人家MM虽然是天人,可俺们青莲也是个谪仙人嘛,也算门当户对,天造地设,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至于那样吗?
打住了,再说就一行白鹭上青天,九头黄牛拉不来了。俺承认因为地点在幽栏俺才敢大着胆子这样放肆的信口雌黄的,其实俺是十分十分的,哦不,是相当相当的佩服做出新解的大侠们的,因为他们有鲜活的人生体验,而俺,只是人云亦云,跟着瞎掺和。如果俺的话看完能让观众脸部肌肉牵动一下,也就算功德圆满了:)
第2个回答  2009-04-04
我认为:三人指李白、李白月下的影子、月亮。
朋友认为:三人指李白,月下的李白之影,酒杯中李白的倒影

“三人指李白,月下的李白之影,酒杯中李白的倒影”
这个解释感觉有点寒呢
俺还是紧密团结在以MM为中心的三人帮(指李白、李白月下的影子、月亮)

这个说话不一样 但是意识是这样的

希望能帮到你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8
这是虚写,并不是真的有三个人,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月亮,还有一个是影子!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2-28
诗人自己是一个;邀请明月,所以明月也是一个;‘对影成三人’ 很明显 诗人的影子也是一个。至於是酒中的倒影还是月亮照射出来的影子,个人感觉是後者,毕竟後者在诗人和月这个层次级别上比较搭配。也写出了明月之下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自然、生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