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航天技术中的化学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材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航天技术中的化学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9时10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图2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它以中国书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此作品中国的意味十足,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材料二:人类要在月球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将这些矿石利用CO来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①月球土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铅等多种金属矿物颗粒.若从铁、金Au、银、铅Pb混合金属中回收某些金属,将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可能回收得到的金属组合是______A、Fe、Pb B、Au、Fe C、Ag、Au D、Pb、Ag②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③“嫦娥一号”发射的火箭推进器中装有液态肼(用A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A═N2+4H2O,则肼(A)的化学式为______A、N2H2 B、N2H4O2 C、NH2D、N2H4④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______(填“易”或“不易”)生锈,原因是:______.⑤现利用CO来还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炼单质钛和铁,装置如图2所示,试回答:(1)写出A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任意一个)______.(2)用CO还原钛铁矿,生成钛和铁的混合物,主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将两种物质分开______.(3)就实验操作顺序的问题两位同学出现了分歧.小月认为先通一段时间CO排空,然后再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小亮认为这样做不好,他的理由是______;小亮认为先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CO,小月又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______.老师认为他们的反对意见都有一定道理.请你帮助这两位同学解决他们的困难,你的办法是______.

第1个回答  2015-01-24
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题目中铁、金Au、银、铅Pb的活动性为:Fe>Pb>(H)>Ag>Au;故从铁、金Au、银、铅Pb混合金属中回收某些金属,将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可能回收得到的金属组合是Ag、Au;
②液态肼(用A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A═N2+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个数不变,则肼(A)的化学式为N2H4
③He-3的核外有2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不属于金属元素;
④因为月球上无氧气,所以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不易生锈;
⑤(1)由题意“利用CO来还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炼单质钛和铁”,可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故化学方程式分别为:4CO+Fe3O4
 高温 
.
 
3Fe+4CO2或2CO+TiO2
 高温 
.
 
Ti+2CO2
(2)用CO还原钛铁矿,生成钛和铁的混合物,主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将两种物质分开:用磁铁吸引铁粉;
(3)此题主要考虑:一氧化碳的毒性,对环境的污染性;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如果不纯,点燃可能会爆炸.故小亮认为这样做不好,他的理由CO有剧毒,对空气有污染;小亮认为先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CO,小月又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CO与容器内空气混合,点燃后可能会发生爆炸;正确的方法是:先通一段时间氮气,排尽玻璃管内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故答案为:①C②D③D④不易  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
⑤(1)4CO+Fe3O4
 高温 
.
 
3Fe+4CO2或2CO+TiO2
 高温 
.
 
Ti+2CO2
(2)用磁铁吸引铁粉
(3)CO有剧毒,对空气有污染;CO与容器内空气混合,点燃后可能会发生爆炸;
先通一段时间氮气,排尽玻璃管内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