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1. 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不管犯下多严重的错误,人们都不会责备自己。

2. “我们对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对责备就有多恐惧。”

3. 自私一点说,改变自己远比改变他人令你受益更多,并且风险更小。

4. 和人打交道时,请牢记这一点——人并非理性生物。他们由情感驱使,被偏见支配,傲慢与虚荣是他们的动力之源。

5. 批评、指责和抱怨是蠢材与生俱来的“才能”;理解和宽容却是对人品和自律的极大考验。

6. 上帝赐予的爱意如花朵般在你的心中盛开,连我的漠视都不曾令它枯萎。

7. 若想请你为我做事,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你想要的。

8. 人性中最深层的动力是“对重视的渴求”。——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

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称,对性和成功的欲望是人类的永恒动机

10. “人性的根源深处,强烈渴求着他人的欣赏”。——威廉·詹姆斯

11. 如果你愿意告诉我什么事情最让你有满足感,我就能知道你是怎样的人。这一点决定了你的个性,对你的人生之路也具有最重大的影响。

12. 为了博得同情和关注,人们有时会假装弱小,从而获得存在感。

13. 那么赞美和奉承究竟有何分别?前者真诚,后者虚伪;前者无私,后者自私;前者发自肺腑,后者流于表面;前者为世人所歌颂,后者为世人所不齿。

14. “勿惧临城之敌,慎信善柔之友。”——阿尔瓦罗·奥夫雷贡将军

15. 此生之路,我将走过;走过这一次,便再也无法重来。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于心的善意,我将毫不吝惜,即刻倾予。我将再不拖延,再不淡漠,只因此生之路,再也无法重来。

16. “我遇见的每个人都必定在某一方面胜于我。正因如此,我向每个人学习。”——爱默生

17. 你当然在乎你想要的一切,这是人之常情,正常人永远都只在乎自己的欲望。然而其他人对你的欲求毫无兴趣,他们和你一样,只在意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普天之下唯一能够影响他人的方式,就是找出他们想要什么,并且教给他们如何获得。

18. 想要影响他人,唯一的方法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

19. “如果成功有诀窍的话,这个诀窍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亨利·福特

20. 说服别人的首要途径,是引发对方的强烈欲求。能者纵横四海,庸者踽踽独行。

21. “表现自我是人性的重要需求。”——威廉·温特

「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原则1 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 

 原则2 真心实意地感谢他人、赞美他人 

 原则3 激发他人的需求

1. 没有人在意他们,也没有人在意你我。人们真正关心的只有自己,

2. 想想看,当你拿到和别人的合影时,你第一眼看的是谁?

3. 漠视同胞之人,生活最为艰辛,给周遭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深痛。置身于这样的个体周围,人类命运有如堕入寒冬,生机难复。

4. “如果作者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他说,“人们也不会喜欢他的故事。”

5. “”如果你想写出好作品,首先要真心对人有兴趣。”

6. ”真诚地关心他人都非常重要。”

7. 双方的兴趣,皆以“真”为前提。

8. “事无优劣,思想使然。”——莎士比亚

9. “人们的幸福感取决于他们的心境。”——亚伯拉罕·林肯

10. 走出家门的时候,请收紧下颔,高昂起头,让空气充满肺腑,让阳光沐浴身心。向朋友问好时记得微笑,握手的时候请真心诚意。不要害怕误解,也不要在敌人身上浪费一分一秒。 

      请在脑海中牢牢记住你的心愿,径直向目的地前进。专注于你的伟大航程,你就会发现在日升月落之间,你已经不知不觉地抓住了每一次接近目标的机会,如同小小的珊瑚虫从澎湃海浪中汲取它需要的养分。请在脑海中仔细勾勒理想的形象,笃定的想法将帮助你一步步成长为那个美好真诚、才华横溢的自己。思想是至高无上的。请端正心态,学会无畏、坦率、乐观,因为正确的思维是创造一切的前提。心想是事成之因,虔诚的祷告者必将得到回应。倘若你心意坚定,你就不会迷失方向。收紧下颔,高昂起头——你将成为自己的神。       

        ——阿尔伯特·哈伯德

11. 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尊重。

12. “遗忘即意味着被遗忘。”

13. “好的习惯建立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牺牲之上。”——爱默生

14. “关注是最含蓄的谄谀。极少有人对他人一心一意的关注无动于衷”。——杰克·伍德福德《爱上陌生人》

15. 只谈论自己的人,也只在乎他们自己。

16. “那些只在乎自己的人,都是尚未开化的凡庸之辈。无论他们受过多高的教育,他们都尚未开化。”——哥伦比亚大学前校长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博士

17. 人类行为有一个核心法则。遵循这一法则,你将远离灾祸,得到良师益友和幸福安宁;触犯这一律法,困难就会接踵而至。那就是——令他人感到重要。

18.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你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同,想要证明自身的价值,想要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你想要听到真诚的鼓励,不想听廉价虚伪的奉承话。你想要朋友和同事如查尔斯·施瓦布所言,“由衷地赞许,从不吝啬赞美之词”。所有人都想要这些。  

       那么不妨遵从这些法则,将己之欲,施予他人。

       何时,何地?每时,每地。

19. “你很重要”

20. 真相是赤裸裸的——每个人心里都认为他在某一方面比你强。走进他们内心的方式,是不动声色地让对方知道,你真心觉得他们很重要。

「赢得他人喜爱的六个方式」 

 原则1 建立对他人的兴趣,真心诚意地关注他人

 原则2 微笑

 原则3 无论对于何人,无论以何种语言,自己的名字都是世界上最甜蜜最重要的词汇

 原则4 专注地倾听,鼓励他人谈论自己 

 原则5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情 

 原则6 真心实意地让对方知道他有多重要

1. “神早已为世人写下结局,世人辛苦挣扎又怎能摆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2. “争辩、抱怨和反驳或许会带来暂时的胜利,但你永远无法通过这表面上的胜利赢得对方的尊敬。”——本杰明·富兰克林

3. 佛家有言曰:“冤冤相报,了无尽时,唯有爱方能终结怨仇。”同理,若以争吵对抗误解,怨恨则无休无止。唯有得体的处世能力、怀柔技巧和同理心才能够化解争执。

4. 意气用事毫无意义。

5. 接受分歧。请记住这句话:“如果两个合作伙伴总是意见一致,那么其中一个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果对方提出了你从未想到的观点,请心存感激。不同的意见或许会帮助你避免犯错。

6. “潜移默化,人方受教;斥其无知,不如称其易忘。”——亚历山大·蒲柏

7. “你无法教会他人,唯一能做的,只是引导他自行领悟。”——伽利略

8. “要比所有人都聪明,但不要告诉他们这一点。”——查斯特菲尔德

9. “估计是我错了。我常常犯错。让我们一起弄清事实。”

10. 世间理性之人极少,大部分人都充满偏见,其认知被成见、戒备、猜疑、恐惧、妒忌和傲慢所束缚。

11. 詹姆斯·哈维·罗宾逊的作品《理智的形成》:有时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之间转变想法,并对此毫无抵触。然而被人指出错误的时候,我们却拒绝改变,并且狠狠关上心门。我们毫不在意自己的价值观如何莫名成型,却在他人质疑之时,对这些价值观陡增感情。 珍贵的并非价值观,而是受到威胁的自尊心。 “我的”——这个不起眼的词汇是人类事务中最重要的词汇,人类对这个词的认识是智慧的开始。无论是“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还是“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我的”信仰,这个定语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我们不仅厌恶别人指责我们的表不准、车子破,更厌恶别人指责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无论是火星河道的位置、“埃皮克提图”的读音、水杨苷的药性还是萨尔贡的年代。我们总是固守那些早已成型的认知,一旦遭受质疑,我们就会心生抵触,为了保护自己认定的事实而寻找各种理由。结果导致我们所宣称的“理性”,实际上只是徒然地捍卫自己的成见而已。

12. 卓越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著作《人格形成论》:我意识到,准许自己理解他人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这句话或许听起来很奇怪——理解他人难道还需要得到自己的批准吗?是的,我确实这样认为。对于(我们从别人那里听到的)种种说法,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评判,而不是试图理解。当他人表达感情、态度或是信仰时,总会首先引发我们自己的感受——“没错”、“真蠢”、“不正常”、“荒诞”、“不对”、“不太妙”……我们很少准许自己去试着理解他人的感受。

13. 当我们犯错的时候,也许会向自己承认;如果对方温和友善,也许我们会向对方承认,并为自己的广阔胸襟感到自豪;但如果对方道出了难堪的事实,并强令我们接受,我们绝不会妥协。

14. “圆融处事,方能达到目的。”

15. “如果是你错了,那就坚决果断地承认。”——戴尔·卡耐基

16. “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更能吸引飞蝇。”

17. ‘是’的策略。

     想要反驳对方的时候,请记得苏格拉底的谋略,温和地抛出问题——一个答案为“是”的问题。

18. 再知心的朋友也更愿意在我们面前谈论他们的成就,而不是听我们自吹自擂。

      法国哲学家拉·罗什富科曾言:“若想树敌,就胜于你的朋友;若想交友,请让朋友胜于你。”

      为什么呢?如果朋友胜过我们,他们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如果我们胜过他们,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对此感到自卑,甚至心生妒忌。

19. 没有人喜欢强买强卖,也没有人愿意被迫完成任务。我们更喜欢自己做决定的感觉。我们喜欢被问及我们的心愿、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想法。

20.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1. 智者以理解代替指责。愿意这样做的人凤毛麟角,也因此出类拔萃。

22. 万事皆有因。任何想法和行为背后都有其缘由。一旦找出动机,对方的脾气秉性就尽在掌握之中。

23.“停下脚步,看看自己,”肯尼斯·古德在他的著作《如何点人成金》(How to Turn People into Gold)一书中写道,“你对个人事务有多上心,对世间万物就有多冷漠。然而世人皆是如此。只要认识到这一点,你就像林肯和罗斯福一样,抓住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同理心是为人处世的制胜之道。”

24. 杰拉德·尼伦伯格在《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Getting Through to People)一书中评论道:“若想让交流变得顺畅,请像重视自己的感受一样重视对方。请在商谈之初就表明议题,并在开口之前先斟酌一下,如果你是对方,你愿不愿意听这些话。如果你希望对方认可你的观点,请先接受他的观点。”

25. 亚瑟·盖茨博士在其著作《教育心理学》书中说道:“人类普遍渴求同情。孩童给别人看伤口,甚至故意把自己弄伤,借此博取同情……成人同样如此。他们展示创伤,讲述所经历的事故、病痛或是手术细节。无论这些不幸是现实还是假想,‘自怜’都普遍存在于人类行为之中。”

26.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两个原因——一个高尚的借口,和一个真正的动机

27. 这就是戏剧化的作用。道出事实远远不够;你需要以生动、有趣、戏剧化的手段吸引受众。电影是这样做的,电视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想引起人们的关注,你也必须这样做。

28. “人人心间都有恐惧,唯有勇士能够放下恐惧,奋勇前行。即使战死沙场,也是值得自豪的胜利。”

「如何让他人想你之所想」 

原则1 赢得争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争论 

原则2 尊重他人的观点,绝不要说“你错了” 

原则3 如果自己错了,请坚决果断地承认错误 

原则4  沟通始于友善 

原则5 让对方点头称“是” 

原则6 让对方主导谈话 

原则7 循循善诱,让对方自行得出结论 

原则8 抛开成见,将心比心 

原则9 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愿望 

原则10 激发对方内心深处的高尚情操 

原则11 戏剧化你的想法 

原则12 激将法

1. 对于敏感的人来说,直接的批评会引起他们的强烈敌意,而间接地指出错误却有奇迹般的效果。

2. 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曾写道:“我没有权利做出任何让对方感到自卑的言行。我怎么看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看自己。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过。”

3. “那些刻薄伤人、极尽侮辱之能事的话语往往来自我们的家人。这一真相令人震惊,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多萝西·迪克斯

4. 世事变幻,风起云涌,而道法不变,初心始终

「幸福家庭生活的七个法则」 

原则1 别唠叨了 

原则2 不要试图改变对方 

原则3 请勿责难 

原则4 真心诚意地欣赏对方 

原则5 细微之处见真情 

原则6 谦和有礼 

原则7 读一本解析婚姻中性事的好书

此生之路,我将走过;走过这一次,便再也无法重来。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于心的善意,我将毫不吝惜,即刻倾予。我将再不拖延,再不疏忽,只因此生之路,再也无法重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