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心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导语:家长必须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使自己与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培养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关于孩子的教育心得,欢迎大家参考!希望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孩子的教育心得

  1、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不是与生俱来就会的。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2、区分不同的爱:

  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所以,明确这一点就要舍得孩子成长、不求不助,能让孩子自己做的就放手自己做。

  3、家庭和学校做好分工,学校负责教书,家庭负责育人,二者缺一不可。

  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刘利梅老师在给家长的话中有一些很经典: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4、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先改变。

  父母要想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好自己。

  陪伴孩子成长中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成长。

  父母要不断内省,总结经验,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么看问题才是问题。

  家长要经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你小时候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

  2)、父母是否经常发现你的优点并鼓励你,还是总挑剔你的不足?你现在对自己的孩子呢?

  3)、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你内心怎样的感受?

  4)、那你希望孩子也像你一样吗?你现在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将来感受,那你应该怎样做呢?

  5、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为了他明天的幸福而要牺牲今天的幸福和快乐,而是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体会到幸福,让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感悟到不同的快乐和幸福。

  (1)有“进”有“退”

  进——对孩子的“为什么”、习惯养成、性格、情商等要全力以赴

  退——父母要弱势,把舞台留给孩子,培养孩子独立性等

  (2)孩子多大你多大——小学阶段家长陪孩子玩时还要保持童心

  (3)让孩子感悟到人生的幸福的能力是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最终目标(善良、感恩、发现别人优点、奉献、积极乐观…….)

  6、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孩子多大你多大

  蹲下来和孩子讲话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怎样

  例如“淘气、不听话”等都是你的评价,对于孩子可能就是正在体验快乐

  7、生活中处处是教育的契机。

  教育不是正襟危坐讲大道理,而是通过生活琐事之间潜移默化带给孩子正能量,任何事都能成为教育的机会,就看你怎么去看。这也遵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8、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一个是主导、一个配合。夫妻的教育一定要一致。

  9、好关系大于好方法,好关系需要发自内心尊重、理解孩子。不是“管”孩子,而是“陪伴”他成长。

  10、爱孩子就要尊重他

  每个人内心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希望被别人关注、认可、尊重、理解,它是不分年龄、性别、种族的。

  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有爱心、有责任心、明事理,同时能尊重、理解他人。

  孙瑞雪说过: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心无旁骛地做他自己的事情,不用牵扯精力来察言观色、揣测大人的心思等,把精力集中在探索各种事物中,他的心灵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孩子的智力、专注力、记忆力等都会提高,才会增强个人力量,为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反,在经常训斥、打骂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对事物会格外敏感,内心带着戒备和不安去看待事物,失去了对事物本身原貌的探究,造成对事物概念不明确、认知不清、思维刻板、僵化。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也不会理想。

  11、遵循爱的序位。

  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发现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隐藏着的、不易被人们意识或觉察到的动力,在操控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爱的序位。如果我们跟随爱的序位和家人相处,关系会很好,大家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如果我们忽略了它,家人会受困扰。

  中国女人与孩子的粘连已经成为血液里的本能,生了孩子以后,孩子就是第一。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母子关系已在夫妻关系之上,这个时候家庭也容易出现危机,比如丈夫感觉被冷落,导致出轨;长大之后的孩子,又想摆脱母子过分粘连的紧密关系,走出母亲的控制,于是就出现逆反等情况。西方人遵守家庭中爱的秩序要比我们好,他们最紧密的是夫妻关系,孩子退而次之,父母更加退居其次。所以,西方人的家庭成员之间比较容易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12、父母要通过“内修”变得自信起来。

  父母除了要注意言谈举止、拥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外,根本的改变是——父母内心要真正变得自信起来。父母自身拥有自信才能从本质上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才是拥有一切科学、合理教育理念的方法的源泉,父母自信,才能达到内心真正平和,才能不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才能不会把孩子的成败与否与自己的脸面和尊严结合起来,才能在孩子出现各种所谓“问题”时保持平和的心境,进而把“问题”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关于孩子的教育心得

  1、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家长的言行,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孩子都在不断的吸收。你如何对待长辈,或是跟别人怎样相处;你家里的布置,你在厨房里做家务,你端在桌子上的几个菜;你打扫屋子,对物品的摆放;你平时的穿着,所有的一言一行。孩子从会走路会说话开始,就在向你学习了。所以今天孩子的学习如何,基本是你前十年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2、教育是缓慢的,成长是终生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的不仅是这一个孩子,而是几代人。我们的眼光不仅要看到孩子一生的成长,更应该看到的下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以上。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百年之后,你这个家族会慢慢地越来越优秀,或者越来越高贵。家长是学出来的,等你的孩子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做了父母,而你们做爷爷奶奶的时候,下一代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自然要高出很多。那么这样两三代以后呢?

  当然,对当下的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字——养。培养习惯,慢慢培养。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正确的态度,培养正直的为人,培养善良正义的品质。如果这些都培养好了,孩子长大之后你又担心什么呢?

  3、名思李老师告诉家长首先要读起来,要爱学习。

  你自己不读书,你怎么要求孩子读书?你自己都不热爱学习,你怎么要求孩子爱学习?就像刚刚家长会开始前,有少数家长走进教室都不跟老师打招呼一样。你自己不讲礼貌,又怎么要求孩子去做一个懂礼貌的人?所以当孩子学习不好时,先不要责怪孩子,请各位先检讨自己。

  4、读,大声读,反复大声读,这是学习语文,培养语感的最佳方法。

  一定要让孩子每天晚上大声读。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这是学习语言最关键的途径。要旁若无人,不怕羞。孩子不愿意,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凡是能大声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孩子,语文一定不会差,作文也肯定不会差。

  5、多陪伴,好孩子有时是陪出来的。

  平时一向自觉,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大都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负责任的教育影响出来的。而不自觉的孩子,要想成绩好,那必须是家长陪出来的。家长一定要多陪。真正留点时间给你的孩子。再忙再忙,也要多陪陪孩子。孩子看书时,你也在旁边看书;孩子做作业时,你同样在旁边看书;孩子在那里背诵,你一样可以看书。不需要你太多地过问他的作业,你只要静静地陪着他就行。工作忙、累都不是理由,你只有一个孩子,是唯一。

  6、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孩子的自信。

  不能老是批评孩子,将来孩子慢慢长大,总有一天,你会批评不过他。总是批评,孩子会逆反,总有一天会反抗。相信孩子的点滴进步,不要着急。信任孩子,最重要。没有什么再比得到别人的信任再能促进自己上进了。

  7、多交流,平等对话,用心对待孩子。

  每天也要抽点时间和孩子聊会儿天,随时关注他们的表现。如果因为忙碌,无法面对面和孩子沟通,可以用纸笔交流。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可以用书信来交流。比方您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已经休息了,那我建议你可以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歉意和关心。不在于长短和质量,而在于您对孩子的一片心。孩子是敏感的,我们对孩子的每一点关心,他们都会深深记在心里。

  关于孩子的教育心得

   其一,是需要教师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 人有思想,才有魅力,教师更是如此。有魅力的教师是幸福的,会得到学生的热爱与同事的尊重。有许多教师,会被“思想”两个词吓住,以为这是大师的专利,其实,每个人都能也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大师有大师的思想,作为平凡的教师有平凡教师的思想;大师的思想如火把,我们的思想可以为蜡烛;火把可以照亮更广阔的空间,蜡烛至少可以烛照一间教室的灵魂,可以让平庸无处藏身,教师的灵魂的洞彻,才能引导着自己学生的灵魂向更高更远处健康的发展,学生思想的进步就是教师幸福的源泉!

   其二,需要教师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个性。 一位有个性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拥有自己的生活理念与拒绝从众心理的教师,他们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状态与独立的行为准则,不会受到社会浅层的流行观念与世俗意识的干扰!

   其三,需要教师打造属于自己的儒雅风度。 如果说,拥有自己的思想与个性是教师的精神形象,那么,儒雅风度只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外在形象,当然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是统一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曾经被照上很多灿烂的光环,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与界定的变更,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儒雅风范体现了教师的形象魅力与内在气质,自然会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尊重,成为教师幸福的源头之一。

   其四,需要教师建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生活的多彩与多元,会有不同观念与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但是,当这样的影响变成左右我们精神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独立的价值判断与取向,会自觉不自觉的在与人攀比的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这个落差如果得不到及时扭转,就有可能导致我们的精神观念的偏向。如何真正的避免这样的心理落差呢?我以为最好的途径就是建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是独立的而宁静的,可以排斥尘世的纷扰,可以固守自己的见解,可以外圆内方的处世,也可以棱角分明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当我们的生存压力致使我们的肉体与灵魂双重疲惫的时候,首先需要的就是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精神空间,来安抚自己的伤痕累累的灵魂,一般说来,这个空间只对同道之人开放。

  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的创造都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我们疲惫的身影与苍老的额头,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的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