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分析经济现象

老师留论文,分析某一经济现象or运用经济学方法与原理分析某商品或服务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二选一。。。
1500字...

哪位大哥大姐发发慈悲..给我来一篇不是特别深奥,能适合当学生论文的材料..我会感激不尽..加加加加分!!!

第1个回答  2009-01-03
摘要] 经济要保持增长的势头,体育消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扩大内需的领域。调查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分析其经济学影响因素,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依据;为制定积极地体育消费措施、为使体育消费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帮助居民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指导居民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关键词] 居民 体育消费 经济学分析 中国

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居民“体育消费”的水平和进行体育消费的行为方式,涉及到体育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实际上是在体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居民个人为在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等方面获得最大效用或满足,对自己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进行配置和利用职权的一种选择方式。经济要保持增长的势头,体育消费是一个极其重要性的内需领域。
以社会学、经济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按“八·五”规划有关精神,将全国各省市按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偏远)3个层次,在各层次内随要抽取若干省市(区)为调查地区,确定所要抽取的城市,在所抽取的城市及乡镇中,由调查人员按随机抽样原则缺陷取若干居民为调查对象。居民问卷共放2020份,回收1961份,有效问卷1551份,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所有统计处理工作由计算机和统计专家用SPSS软件完成。

一、体育商品价格变动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市场价格变化自动调查共给量和需求量,并促使价格均衡移动。体育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当体育商品价格和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其价格将向均衡价格方向移动。市场价格变化自动调节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这种功能就是通常所说的价格机制(price machnism)。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条件下,从理论上说,某种体育商品的价格是在职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价格变动对居民体育消费量影响的一般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价格变动影响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作进一步深入分析。
第一,若其他因素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素质、科技水平、体育偏好、消费偏好,预期的价格、其他相关体育商品的价格、国家体育政策等),单就某种体育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而言,价格上升,居民消费量会减少。同时还产生两方面的边带效应。一方面,会引起这种体育商品的互补品消费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增加这种体育商品的替代品的消费。
第二,若其他因素不安,某种体育商品价格下降,居民将会增加对这种体育商品的购买量。此时,对这种体育商品的互补品的消费量将随之增加,而对这种体育商品的替代品消费量将会减少。
第三,不同的体育商品,当价格发生同一程度变化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不一样。不同体育商品的消费量对价格变动反映的灵敏度是不同的。原因:一是体育商品的替代品的数目和替代的相近程广东省同;二是不同体育商品在居民家庭预算中所占比例不同;三是体育商品的用途多寡不同。体育需求弹性变化不同,体育消费行为相应变化。
第四,体育商品的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居民消费行为也将发生变化。预期价格变动对该本育商品的当前消费量也会产生影响。消费者偏好、习俗等不同,消费行为也会有差别。科学技术、造型款式等对居民消费待业也有一定的影响。体育商品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上述影响,是一种大量的、普遍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反价格行为”,越贵越买,越便宜越不买,或少买。
此外,政府干预体育商品价格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也有一窍不通的影响。政府价格管制是对市场价格机制自动调节功能的一种纠正或补充,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要以均衡价为基础,按价值规律办事,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

二、收入水平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般说来,居民体育消费主要是为了获得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称为效用(utility)。体育消费越多,总的效用越大;体育消费越泊,总效用越小。随着对某种体育商品或服务消费数量的增加,这种满足感将越来越减弱。我们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分年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时发现,无差异曲线只是表示消费者主观上对多个不同体育商品不同组合的偏好,以及各种组合给予居民相同满足的一条曲线,但他们底能消费多少,在客观上还会受到收入以及体育商品价格的制约。有的消费量大,有的消费量小,原因在于他对消费各种体育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的估计以及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收入变动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分多种情况。
第一,若消费者偏好不变,体育商品的价格不变,居民体育开支增加,对各种体育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也会相应增加;居民体育开支若下降,对各种体育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也会相应下降。收入消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收入变动引起对两种体育商品的消费量变动的轨道。

第二,对不同的体育商品或服务而方,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消费量变动幅度不一样。可以用需求收入弹性来衡量某种体育商品或服务对收入变动反映的灵敏度。就居民俱来说,收入增加时对正常体育商品的需求量一般会扩大;收入下降时,对正常体育商品的需求量则会缩小。而对假冒伪劣体育商品的需求情况则呈相反方向的变化。
收入水平不同的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不一样。是什么因素制约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呢?首先,居民家庭或个人的生活必需品费用是制约其体育开支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居民个人获取收入的时间是制约其体育开支的重要因素;最后,体育商品价格是制约居民体育开支的又一重要因素;此外,疾病、意外事故、灾害等都会影响居民的收入,从影响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

三、政府体育支出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

政府体育支出来自于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越多,用于体育支出的部分越大;财政收入越小,用于体育支出的部分则越小。政府体育支出在形式上可分为直接的体育支出和间接的体育支出。不管哪种形式的政府体育支出都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实际上是在体育资源有限条件下,居民在增强体质、偷悦身心方面获得最大效用或满足,对自己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进行配置和利用的一种选择方式。在干预对价格机制的缺陷起补充和调节作用。从静态的角度看,当居民收入一定(或体育开支一定)时,其体育消费行为是由购买的各种体育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这一消费者均衡条件所决定的。从动态的角度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受收入弹性的影响,对正常体育商品的消费量将增加,对劣质体育产品的消费量减少。宏观环境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政府体育支出的多少是居民体育消费环境改善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1.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发展体育之间的关系
发展经济和发展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明确了经济与体育这种相互关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应该对体育特别是群众体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全民健身运动”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和环节,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体育的消费活动。
2.深化体育改革,充分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守会主义各项工作的动力

本文原文
发展体育和发展经济一样,都离不开改革。体育改革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如体育场馆的的有偿服务、若干竞技体育的俱乐部制度、多种所有制体育场馆的有偿服务、若干竞技体育的俱乐部制度、多种所有制体育企业等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新事物。今后,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体育场馆和国有体育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他们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还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直接速效,充实体育场馆和体育企业的酱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转换经营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体育的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体育市场,着重发展体育资本、支支国和教练人才、体育科技等体育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体育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进一步发挥市场对体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体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平衡,根据国民经济和国际、国内体育场发展的情况,对体育内部的结构进行高速调控的手段,主要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根据价格规律,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干预,打击各种不良体育消费行为。
深化体育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调动体育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各种体育产品和进行优质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也有利于居民体育行为的多样化。
3.借鉴别国经验,大力推进社会办体育和体育产业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国家体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支持和鼓励么主人、集体、国有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办体育,很有必要。私人、集体天全国各地创办的场馆、棋社等小型体育企业,方便居民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对他们的赢利性体育服务,工商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协调监督,使其做到价格合理、健康经营;大中型国有企业,创作积极开展本单位的职工体育活动力争上游,其体育场和其他体育设施可以面向社会,从事经营生体育服务,大力推进企业与竞技体育的联合,充分调动企业办体育的积极性;对于观赏性强、影响大的竞技体育,应采取承包和股份合作形式,组成若干体育经营实体。从运动员的选择培训、竞技比赛到国际交流,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通过他们自己的经营性体育服务,积累资金,实现由体育养体育的良性循环。在这方面,应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化道路来。
不断推进体育的市场化改革,优化体育资源配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多样化水平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第2个回答  2009-01-05
  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内容摘要:对网络游戏这种无形产品的消费中,存在着广泛的成瘾现象。本文在回顾了经济学中已有的成瘾性行为理论后,结合网络游戏消费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模型,试图解释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关键词:网络游戏 成瘾性行为 戒断效应

  成瘾性行为(addictive behavior)是一种复杂、令人费解而又广泛存在的人类行为。很多消费行为可能演变为一种成瘾性行为,典型的例子包括吸烟、饮酒、赌博等等。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流行,网络游戏成瘾现象正为越来越多人所关注,但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本文试图以经济学中的成瘾性行为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随着宽带网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游戏这种新型的娱乐方式正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根据DFC intellegence2003年6月发布的报告,2002年世界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了7300万,预计在2008年将达到1.98亿;而《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报告》称,2002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807.4万,预计在2006年将达到4490.6万。在网络游戏(以下简称“网游”)越来越流行的同时,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玩网游容易使人“上瘾”。韩国一项对网游用户的调查显示,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有一点中毒”,而认为自己“完全不能摆脱”的占了16%。(Iresearch,2003) 而在另外两项针对北美网游玩家的调查中,均有60%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网游“上瘾”。和其他成瘾性行为相似,网游成瘾者常常表现出以下特征:冲突:内心或是外在行为出现自相矛盾,上瘾者常常表现出悔恨的情绪;戒断效应:戒除网游时会产生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复发:试图戒除者常常不能成功,但反复多次后有可能最终戒除成功。

  经济学中的成瘾性行为理论

  涉足于成瘾性行为这个研究领域的并非只有心理学家。近年来,国外有不少经济学家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成瘾性行为,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这为我们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网游成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理性成瘾理论
  经济学中最广为人知的成瘾性行为理论当属贝克尔等人创立的理性成瘾理论。他们认为:“成瘾性行为,即使其程度很深,从包括稳定偏好的有预见性的最大化行为的意义上讲,通常也都是理性的行为。”而这里所说的理性“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变化,个体在事先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前后一致。”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偏好是保持稳定的。从这个前提出发,他们提出了著名的Becker-Murphy模型。在这个两商品的模型中,理性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效用函数、消费资本函数和对商品价格的预期计算出最优的消费路径,决定自己在各期对两种商品的消费量。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当且仅当商品C具有邻近互补性时,增加当前对C的消费量会增加其未来对C的消费量,此时称该消费者对商品C是潜在上瘾的。而某个具有潜在上瘾倾向的消费者最终是否上瘾,取决于他的初始资本存量及其需求曲线的位置。
  理性成瘾理论的关键特征在于其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及其分析框架,并做出了偏好稳定的假设。理性成瘾理论对成瘾性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是其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在Becker-Murphy模型中,理性的消费者通过计算最优消费路径来确定各期的消费量,从而使自身效用达到最大化,与消费者在决策中的实际思考方式是大相径庭的。事实上,个体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计算出一生的最优消费路径,甚至很难得出近似“最优”的消费路径。可以说,贝克尔等人在引进经济人假设的同时也引进了其致命缺陷。其次,理性成瘾理论对成瘾性行为中的许多现象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对成瘾性物品的消费中,常常会出现消费者将自己送进诊所以戒断成瘾性行为的现象。伯恩海姆等人指出,消费者如果具有贝克尔意义上的“理性”,那么他们即使不想再对成瘾性物品进行消费,也绝对不会将自己送进诊所,因为这只会减少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另外,对于戒除后的高复发率、上瘾者表现出的悔恨和感觉到的自我失控等现象,理性成瘾理论都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格鲁贝尔等人对成瘾性物品所作的一些实证研究证实了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也得到了一些与理性成瘾理论不符的结果。菲尔等人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对具有跨时期影响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拒绝了理性成瘾理论。
  对理性成瘾理论的改进
  尽管理性成瘾理论在对成瘾性行为的解释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它还是对成瘾性行为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法尼德斯等人对理性成瘾理论做了一定的改进。他们假设对于某种商品,潜在的消费者事先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上瘾型”,只能通过实际的消费经历来判断。如果一个可上瘾型的消费者选择了消费该商品,却在上瘾之后才发现自己属于可上瘾型,他将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悔恨,但已经难以自拔。苏拉诺维奇等人从另一个角度对理性成瘾理论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他们提出的模型的特点在于:对理性成瘾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做了一些修正,即假设消费者会考虑现在对成瘾性物品的消费在未来的影响,但不会去计算复杂的最优消费路径,而只决定当期的消费量。强调了成瘾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戒断效应,即上瘾者在试图中止或者减少对成瘾性物品的消费时,往往会在心理上出现强烈的负面情绪,有时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他们提出了戒断成本的概念,并且把戒断成本函数做为效用函数中独立的一部分。
  现时偏向型偏好理论
  与贝克尔等人坚持的偏好稳定假设相反,许多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偏好的变化来解释成瘾性行为。奥多诺格和拉宾提出的现时偏向型偏好(present-biased preference)理论是这一类理论中的代表。他们引入了准双曲线型贴现率以代替不变的贴现率,这使得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动态不稳定性,而且表现出一种现时偏向,即在任一决策时期t,t和t+1期之间的贴现率比t+k和t+k+1期之间的贴现率要高。这种现时偏向性使得消费者出现了自我控制上的问题,事先做出的决策常常因为执行时间的临近而发生变化。奥多诺格和拉宾指出,大量的证据表明,准双曲线型贴现率假设较稳定贴现率假设更贴近实际,而由此引起的自我控制上的问题在成瘾性行为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诱发性认知理论
  伯恩海姆和兰格尔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诱发性认知(cue-conditioned cognition)理论。他们指出,神经科学中的一些研究表明,成瘾性物品会直接影响大脑的认知机制,使个体在做消费选择时的注意力集中在成瘾性物品之上,这一点在“瘾君子”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从上述研究结果出发,他们假设个体在决定是否消费成瘾性物品时,可能会进入一种“热认知模式”,此时大脑的认知机制处于失灵状态,导致个体不顾自己的内在偏好,总是选择消费成瘾性物品。而个体进入热认知模式的可能性受环境因素和过去的消费选择的影响。反之,如果个体进入的是“冷认知模式”,那么他将考虑到潜在的所有选择,并比较所有结果,包括现在的消费选择对未来进入热认知模式的可能性的影响。由此出发,伯恩海姆和兰格尔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随机过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个体在每期决定是否消费成瘾性物品之前可以先选择三种生活方式:放任(exposure),这种情况下,个体进入热认知模式的可能性最大;避免(avoidance),即个体有意识地去避开可能引发热认知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减少了进入热认知模式的可能性;纠正(rehabilitation),即个体求助于专业诊所,以彻底断绝自己进行消费的可能性。在上述随机过程中,个体可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
  在网游成瘾现象中的应用
  在列举了经济学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成瘾性行为理论之后,我们尝试着将它们运用于对网游成瘾现象的分析。如前所述,贝克尔等人的理性成瘾理论在基本假设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对成瘾性行为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奥法尼德斯等人的理论突出了消费者之间的差异性,但是将成瘾性行为的成因完全归于外生的“可上瘾型”特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显然是缺少说服力的。诱发性认知理论依赖于神经科学中对有形成瘾性物品如毒品的一些研究成果,现在还不能应用于分析对网游这种无形产品的成瘾。苏拉诺维奇等人的理论对理性人假设做了一些相对合理的修正,突出了成瘾性行为中的戒断效应,但是该理论没有充分考虑各期消费之间的相关性,忽略了成瘾性行为包括网游成瘾中常常出现的增强效应。
  网游成瘾的经济学分析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提出一个适用于分析网游成瘾现象的简单模型。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仅仅提出模型的基本架构,而对一些较为直观的结论,本文将省略其具体推导过程。
  网游成瘾模型的基本假设
  我们假设消费者在每个时期都将其空闲时间用于网络游戏或人力资本投资,其目标是使当期的效用函数取得最大值。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假设消费者在每一期只有两个选择:消费网游;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我们用xt表示消费者在第t期的消费选择:xt=1代表消费者消费网游; xt=0代表消费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消费者在第t期的效用函数为:
  我们称at为正成瘾资本,wt为负成瘾资本,λ,θ分别表示其贬值率。
  E(at)表示消费者从网游中获得的乐趣。我们假设当at0,当at>k时,E’(at)<0。这个假设反映了游戏中普遍存在的学习效应和厌倦效应。这两种效应类似于吸烟、饮酒等成瘾性行为中的增强效应和忍耐效应。前者指网游的消费者对一款新游戏需要一定的适应和学习时间,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乐趣会随着对游戏的逐渐掌握、对游戏中新事物的不断发掘以及网络游戏中交际网络的建立而逐渐上升;后者指消费者对一款游戏玩到了一定程度后,可发掘的新东西逐步减少,其新奇感逐步下降,导致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乐趣减少。k的大小由网游的耐玩性和可持续性所决定。
  C (wt) 表示消费者的戒断成本,其形式为一个分段函数:当wt≤j 时,C =0,当wt>j 时,C=f (wt ),f (wt )>0,f’(wt )>0。这反映了消费者的负成瘾资本累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停止消费会产生戒断效应,且戒断效应的强烈程度和负成瘾资本的数量是正相关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假设消费者在没有经历戒断效应之前,对其并不了解,其效用函数中没有C (wt) 这一项。
  B (σt)表示消费者对人力资本投资在未来所产生的收益流的期望效用,σt表示消费者在当期对未来效用的贴现率。显然,B和σt是正相关的,即B’ (σt )>0。安斯列曾指出,在遭遇不快乐后贴现率暂时下降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我们假设当消费者在经受戒断效应之后,下一期的贴现率会暂时下降。我们称之为挫折效应。
  设Vt=B (σt)-C (wt) -E (at)显然,当Vt<0时,消费者选择消费网络游戏;当Vt >0时,消费者选择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对网游成瘾的分阶段分析
  开始成瘾。消费者初期对戒断成本缺乏了解,其效用函数中没有C (wt)这一项。当B (σt)0,E (at) 将逐期上升。
  戒断效应的出现。如果在第m期,由于某种外来冲击,B (σm)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使得B (σm)>E (am),消费者在该期将停止消费网游。于是,如果此时负成瘾资本已经超过j,消费者将体验到戒断效应所带来的负效用,并开始意识到戒断成本的存在,消费者第m+1期的效用函数中将增加戒断成本这一项;不仅如此,由于刚经历过戒断效应,其对未来效用的贴现率也会暂时下降。如果Vm+1=B (σm+1)-C (wm+1) -E (am+1)<0,消费者将从m+1期开始恢复对网游的消费,at继续逐期增加。
  反复戒除。当at>k时,消费者开始对网游感到厌倦,E’(at)<0,E (at)逐期下降。如果负成瘾资本的贬值率较高,使得E (at)的下降速度超过C (wt) 的上升速度,从而使得在第n期,Vn>0那么此时消费者将再次停止对网游的消费;但是由于挫折效应的存在,消费者在下一期的贴现率再次下降,使得Vn+1<0,消费者又重新开始消费网游。这样试图戒除却又不能成功的现象有可能多次出现。
  戒除成功。如果E (at)下降到一定程度,使得即使贴现率下降,Vt仍大于0,那么消费者在某一期停止消费后,并不会因为挫折效应而在下一期重新开始消费。如果负成瘾资本的贬值率较高,Vt将随着消费的停止而逐期增加,消费者最终成功地戒除了网络游戏。
  对模型的一些总结
  我们的模型的特色在于,消费者是有限理性的,即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又由于信息不完全,事先不知道戒断成本,而且在遭遇负效用时会出现挫折效应。这比贝克尔的理性成瘾理论更贴近现实。与苏拉诺维奇等人的模型相比,本模型充分考虑了各期消费之间的相关性。运用本模型,可以解释网游成瘾中的一些典型现象:消费者常常会表现出悔恨的情绪,是因为初期没有考虑到撤出成本而导致其在后来只能获得较低的总效用;消费者想戒又难以戒除,是由于撤出成本的存在以及在遭遇负效用时的贴现率下降;青少年较易上瘾,是因为其人力资本的未来收益折现后较低,且挫折效应可能较为强烈;网游较单机游戏更易使人成瘾的原因之一在于网游的可持续性和耐玩性比单机游戏要强,使得厌倦效应出现得较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1-03
论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与宏观调控
内容摘要:
就资源配置而言,市场机制下极具活力的自由竞争,加快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步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使市场经济焕发着其他资源配置方式所不可比拟的光彩与生命力。然而,也正是由于优胜劣汰的残酷和趋利避害的“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使市场机制具有本身无法克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经济运行难免出现大的波动,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在一定限度内掌握必要的经济资源和参与必要的经济活动来克服市场失灵,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宏观调控
内容:
一、价值规律 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量交换。可见,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也可以说,它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具有以下作用:
1、  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2、  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二、宏观调控 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由此扩展开来,通常把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采取的其他措施也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动作发挥调控作用。
关于宏观调控问题,我觉得大家在理解上有一些偏差,包括有一个议题“后宏观调控”的理论。其实,不存在前宏观调控和后宏观调控的说法,都不是一个时代,为什么呢?因为宏观调控在国外专门有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学,它和市场机制是配套的。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认为计划就是宏观管理。认为外国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的。
1985年有一个会议,我们请了一批外国经济学家,外国经济学家谈到市场经济的时候,法国的经济学家叫阿尔百克,他说法国就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我们78年开始改革, 85年才认识到西方的市场经济特别是西方的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当我们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宏观管理和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很多人又糊涂了,认为搞市场经济用不着宏观管理,这是错误的。它要克服市场的波动性和盲目性,他们是质同的关系。刚才企业家讲了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管的什么?
很多人讲市场经济但不讲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是什么。我们要建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调控企业,这是我们在理论上的创新。这是一半,因为它还有一个逆向调节,如果企业发生了变化,影响到市场信号,然后影响到国家,国家在进一步进行宏观调控政策,所以他们是一个互动的行为,这样两个方面讲就全了。
宏观调控是一个不断的变化的完整过程
如果说企业发生变化市场发生信号,引起国家在进一步进行宏观调控。这是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所以说宏观调控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所以哪来的后宏观调控,哪来的前宏观调控,他自始至终与市场经济共存,所以对当前政策的理解了就找到了方向,就看到了前途,要看到未来。要想看到未来必须在理论上武装自己,什么叫宏观调控、什么叫市场机制、什么叫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把这个几个掌握了,就能掌握未来。所以说企业如果不参与这个环节,就会导致信息不足,这就会使有些方面花费的时间长一些,如果及时的反映及时的调整,这个效果会更快一些,所以它是互动的行为。所以企业要参与进来。
宏观调控是一个不断的变化的过程,那么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不仅仅是房地产,房地产是一个方面,和我们联系的一个是我们国家800种商品,或者900种商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供大于求,解决这个供大于求外贸,现在我们加入世贸以后,纺织品设限,出口更多困难,外贸达到70%,这样的情况,通过设限影响产品的出口,能源我们40%进口,那么现在石油价格涨到70美元一桶,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我们大量的产品供大于求,就要考虑扩大内需。
增加内需的能力
第二个政策,要扩大内需,要靠我们居民的消费能力,把我们的产品把它消费,把它转换成价值,房地产业是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的内容,他对拉动内需起到重要的作用。
宏观调控就要通过增加内需的能力,来使市场经济生产的商品、产品消费掉,形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建成市场经济内在的增长机制,调控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房地产只是一个方面,你要形成内在增长机制,企业、市场的消费主体和国家政策要连动。有一个政策的实现性,通过实现企业把信息反馈给市场,市场再反馈给宏观部门。企业的参与对宏观调控的正确性起着一定的作用。宏观调控是一个大的方面,它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使经济供给和需求平衡。
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要大开发,东北部要振兴,东部要崛起要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个区域的发展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房地产业可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有谈到,就是走出去,我们建筑业要走出去,我们在建筑业在国际上要有一个很好的影响,在阿尔及利亚地震中,我们上海建筑公司建的医院在别的国家建设的建筑都有倒塌或断裂等等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医院纹丝不动。所以阿尔及利亚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我们房地产业怎么样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房地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房地产业应该说五中全会给它提供了宽阔的发展方向,落实十一五规划我们房地产业就大有作为,大有发展。
房地产问题:
2006年,上海楼市将从供需两方面进行调控。23日,在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房地局副局长庞元表示,今年将围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强和改善对供应和需求的双向调控。
庞元表示,今年上海将继续贯彻“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房为主”和“鼓励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的调控原则。
在供应方面,根据开发商的资金情况,上海市房地局将加强预售管理,积极引导开发商分批有序均衡地上市。
同时,将通过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合理控制配套商品房的上市节奏,进一步控制新建商品住房的上市供应总量和节奏。
在需求方面,继续落实各项措施,并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进一步鼓励市民正常的自住性消费。
住宅建设方面,着力加强住宅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探索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和配套质量,降低住宅的资源能源消耗。
去年全年上海总共建成“四高”优秀小区85个;加大了“平改坡”综合改造的力度,共竣工项目60个,面积38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万多户;完成旧住房综合整治1550万平方米;加大了廉租住房工作的力度,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已由上年底的1.35万户增加到1.8万户。
此外,上海计划2006年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9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平改坡”综合改造40个小区,400万平方米。
总结:
由于社会供求受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加以调整,熨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波动。有市场机制,就要有宏观调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但是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应当而且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经济运行情况而有所调整。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从以上对宏观调控多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是通过对影响价值和价格的诸多因素,即使用价值量、纸币发行量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进行调节,来间接调控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反映的价格的。这些方法都是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的。就市场调节来说,也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所以,价格问题实质上是承认不承认价值规律的问题;遵守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处理好价格的关键。这个科学结论已为我国实践所证明。
参考资料:
2006年上海市房地产问题
关于宏观调控问题以及“后宏观调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