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航天精神 征服星辰大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开始挑战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在 历史 长河之中,我们充满了对无限苍穹的幻想与 探索 ,嫦娥奔月,是古人对于天空的美好想象;万户飞天,是先民的勇敢尝试;神舟发射,则是执着的中国人民对于浩瀚宇宙的不懈 探索 。成功的道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奋斗者的脚步,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和一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航天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勇向前、自立自强,开创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航天精神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推动航天事业的重要法宝,也是激励广大年轻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传承航天精神,将其融入青春血脉,是我们这一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艰苦奋斗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茫茫戈壁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开启了航天事业,几代人为实现“飞天梦”,不怕吃苦、克服困难,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伟绩,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基层干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实环境,我们要沉下心、俯下身,扎根农村、吃农家饭、睡农家床,走泥泞小路、走入百姓家;面对困难,更要多跑几次一线、多访几次百姓,发扬特别能吃苦的工作作风,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练就一身真本领,以坚忍不拔的韧劲勇挑重担、砥砺前行。

传承“大事作于细,难事成于易”的精益求精精神。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精益求精是航天人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秉承的态度。火药雕刻师与死神共舞,一丝不苟、执着坚定地一遍又一遍雕刻火药药面,确保火药药面误差值不超过0.5毫米。新一代中型火箭长征七号,从2010年立项到2016年首飞,用六年的工夫造就了火箭六百秒的完美飞行。每一次的航天飞行,从每一个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转播画面里看到的宇航员细致地检查安全系带、认真阅读飞行手册的动作,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专注的神情,是笃志钻研、是凝神深耕、是沉潜用心,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工匠精神,钻研劲儿,才铸就了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为年轻基层干部,我们要发挥基层堡垒的作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基层大事不多、小事全有的特点,保持学习钻研态度,将所学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干事的技巧融于乡村振兴中,追求精益求精、做到问心无愧。

传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第二单元《诗》中,火箭发动机设计员施儒宏为了找出引擎爆炸的原因决定用肉眼观看爆炸过程,小朋友一句“我原来的爸爸和我的爸爸都不在了”,道出了大国工程背后无数航天人牺牲和付出。担任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指令长的翟志刚,1998年入选首批航天员,2008年第一次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还有24年三次备乘但仍未完成飞天梦想的邓清明,从青葱壮年到鬓间微白,他们用青春和奉献书写了自己与航天事业的浪漫约定。正是航天工程各个战线的工作者不计得失、淡泊名利、履职尽责、无私奉献,才汇聚成强大合力,取得了骄人成绩。年轻干部要耐得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心中有“愿以此身长报国”的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积极践行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自觉深入基层服务人民,将人民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履职尽责中以实际成效得民心,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嘉峪关市委组织部一级科员 李小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