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抗战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6

1.陆丰迎仙桥的历史

在东海镇,横跨东海,是陆丰县城连贯新旧墟的交通要道。

始建于南宋宝佑二年(1524),其时为十三洞木桥。据《陆丰县志》载:"邑南门外当新旧墟间,长一十三洞,宋宝佑甲寅知县肖泰夫建。

"民间相传桥建后桥神肆虐,为祈求神明点化,迎接仙人常临人间驱邪造福而得名。清唐熙初年因战事毁重修。

雍正四年(1726)又被洪水冲断,重建为石砌九孔墩柱式平桥,长68米,桥身置石栏杆。乾隆八年(1743),石栏板折断,随以木板修复。

乾隆九年(1744)端阳节,人看龙舟,争先拥挤,木栏损坏,溺死17人。后重用石栏修复。

1934桥面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4.9米,桥墩保留。1969年桥面扩大补强加固,面宽加至8米,两端各填去一孔,成为六墩七孔平桥。

1990年全桥拆除,重建为三孔大型石拱桥,面宽20米,两边设人行道置石栏杆。"仙桥夜月"为古代陆丰八景之一。

2.请教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问题,高手请进发生于1937年7月底的

资料转自互联网: 通州事件也叫通州兵变,是1937年7月29日在当时冀东防共自治 *** 首府通州发生的一起伪军反正事件。

通州当时驻扎三支军队,二十九军的一个营,日军萱岛联队和细川特务机关,伪冀东防共自治 *** 的两个总队。起义的是张庆余,张研田指挥的两个伪军总队。

事情的起因很蹊跷,一来是日军26日进攻二十九军一个营的时候,这个营顽强抵抗,让伪军很受 *** ,日军的轰炸又误中伪军,引发其愤怒;二来当时南京的广播称在平津取得大胜,即将日军赶出华北(本是宣传),蒋介石讲话要攻打通县,消灭冀东伪军,伪军指挥官两张本来和二十九军就有联系,这是遂酝酿起义。 三来,萱岛联队28日奉命出击南苑,留在通州的日军力量薄弱,给了两张起义的机会。

结果,两张起义,消灭通州日本特务机关,活捉殷汝耕,摧毁日军弹药十六汽车,部队撤退向北平时,因29军已经撤退(可见双方没有预先联系),被日军包围,遭到惨重损失。 残余部队南下,后编入国民 *** 军。

这样一起事件本来影响不大,但起义伪军中一些兵员顺手杀掉了若干当地的日本侨民(仅仅是部分侨民被杀,一半以上的日本侨民没有被杀,而几千起义伪军对五百侨民,若真有组织地屠杀,至少不会大半幸免),其中还疑有 *** 等事件发生,故日本称为“通州大屠杀”。 日本右翼至今以“通州大屠杀”为名,对这一事件大为渲染,甚至公开叫嚣“南京大屠杀列入日本教科书,通州大屠杀也应该列入中国教科书”。

其实,分析一下,这种叫嚣毫无道理 第一,在这次事件中,日人究竟死亡多少呢? 日本方面宣称,通州事件 *** 死亡235人。 其中包括细川特务机关,日军汽车队等军人。

那么,就算军人只有五十,剩余死亡侨民也不会超过二百,而日本人又承认死亡侨民其中朝鲜人占一半,那么,日本人在通州死亡的侨民,实际只有几十人而已,若算妇孺,则人数更少,说来不过一次较大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而日军在中国造成几十人死亡的屠杀事件,何止千起?如果这样规模的事件日本教科书都要记载,怕日本学生的书包都要装不下吧。

第二,日本居留民是否是普通平民。 实际上,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一二八事变,日本的居留民都是手持武器,和日军共同作战的。

九一八因为日军兵力不足,居留民在其中作用很大。在日本这种照片很多,而且仿佛理直气壮。

日本方面也承认当时的 “居留民”都有枪支武器,事实上后来华北伪军很多都是日本“居留民”中的预备役军人训练的。 既然你手持武器作战,又要求别人把你当作平民对待,不是很滑稽的事情么? 日本方面至今有很强的声音为当年的扫荡辩护,称中国的老百姓给八路军提供补给和情报,所以被杀也是咎由自取。

这个时候,日方很容易选择不一样的标准了。 第三,除了规模,南京大屠杀与通州事件性质区别何在? 南京大屠杀的施暴者是日本正规军队,受日本 *** 指挥,奉日本 *** 命令入侵中国。

而通州事件呢?施暴的并不是中国 *** 所属的军队。张庆余张砚田所部,恰恰是日军入侵中国过程中建立并指挥的伪军。

既然如此,让中国为此负责不是莫名其妙?就算通州事件中有暴行的存在,是不是正因为好人不肯干伪军,才使伪军中充斥了暴徒和流氓。与此相反,中国的正规军在抗战中并无确认的对日本侨民的暴行,即便是对日本俘虏也保持较好的待遇,这一点在日本的归俘多有描述。

怎么说呢?都是中国人,在中国军队中,就有绅士风度,被日本人招收当了伪军,就变成了野兽。要真的把这件事写进教科书,是不是应该这个写法?“日军把我同胞训练成恶徒,以至奸杀日人。

不知道这件事上,日本人能怎样强词夺理。 。

3.谁了解广东省陆丰市的历史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始置海丰县,陆丰属东官郡海丰县。唐武德五年(66年),从海丰县划出东部地区建立安陆县(即后来的陆丰县),县治在今市辖之大安镇陆军环珠寨。唐贞观元年(627年),安陆并入海丰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属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东海溶旧墟寨(今东海镇旧墟),隶属惠州府。

民国初期属潮循道,后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东江善后委员公署、东江绥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属第一区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东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粤东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属汕头专员公署。1983年又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划惠阳地区海丰、陆丰两县设汕尾市,陆丰隶属汕尾市。1988年析陆丰县的河口、河田、东坑、水唇、新田、螺溪、上护、南万8个乡镇和吉溪林场设立陆河县。

199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陆丰县,设立陆丰市,以原陆丰县的行政区域为陆丰市的行政区域。

1992年12月,桥冲、西南、碣北、上英、甲西5个乡建制改为镇建制。1994经省 *** 批准改原湖陂农场为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副处级),并析陆丰之华侨农场置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县级)。

1995年从博美镇压析出军湖、内湖等6个管区置内湖镇。1996年3月经省 *** 批准,撤销碣北镇并入碣石镇,同时成立碣石经济技术试验区(副处级)。1997年4月从城东镇析出后坎、浮州等8个管区置河东镇。

截至1998年止,陆丰市有23个镇(场、区),282个农村管理区,39个居民管理区,1106自然村。(以上出处)

1999年,陆丰市辖20个镇,45个居委会、298个村委会:东海镇、甲子镇、碣石镇、湖东镇、大安镇、博美镇、内湖镇、南塘镇、陂洋镇、八万镇、金厢镇、潭西镇、甲东镇、河西镇、城东镇、上英镇、桥冲镇、甲西镇、西南镇、河东镇。

2000年,陆丰市辖20个镇。总人口1164767人,各镇人口: 东海镇 142429 甲子镇 94211 碣石镇 184767 湖东镇 56917 大安镇 39442 博美镇 46813 内湖镇 19800 南塘镇 84836 陂洋镇 29947 八万镇 17431 金厢镇 32810 潭西镇 48029 甲东镇 58607 河西镇 27132 城东镇 59110 河东镇 24277 上英镇 18563 桥冲镇 39338 甲西镇 80232 西南镇 23458 铜锣湖农场虚拟镇 15256 星都经济试验区虚拟乡 7422 华侨管理区虚拟乡 1394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陆丰市辖20个镇(东海、大安、城东、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河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280个村委会、47个居委会。

2005年5月,陆丰市辖3个街道(东海、城东、河西)、17个镇(大安、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280个村委会、47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陆丰市辖3个街道(东海、城东、河西)、17个镇(大安、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