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5-01

1、近代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集中了约50%的民族资本企业、约40%的资本额、约50%的年产值。

2、上海已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年靠泊邮轮达到千余艘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

3、上海2018年成功举办第三十五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第六届市民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

4、上海每年举办的常规赛事有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上海斯诺克大师赛等。

5、至2018年末,上海共有1573.37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78.7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上年的每人每月970元提高到1070元,增长10.3%。

扩展资料:

上海电影发展:

电影传入中国从上海开始。从1896年到1898年,一个美国商人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园、泥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花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等,并在当时《申报》上刊登电影广告,引起轰动。

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1949年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总数约200家。

上海戏曲发展:

海派特色的滑稽戏产生于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只流行于上海、苏南、浙江等吴语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脚戏”。

沪剧(旧时也称申曲)是用上海话演唱的上海本地戏曲。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等也是上海特色曲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