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对于管理者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的基本要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0
在西方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看来,没有自我管理,就没有真正的管理。管理首要的在于管理好自己,然后再管理别人和团队。

那么,在管理自己以前,有必要问一下:自己是谁?

西方哲学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追问已久。西哲之父苏格拉底就是以此做为哲学的主要命题,并开始推演的。

然而,儒学何以面对“我是谁”呢?

再论儒家的自我管理
在孟子看来,人之初,性本善。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仁之四端”一说。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此四心,人天生就俱备。

在另一位儒学大师荀子看来,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之本性,天生就喜欢财利,所以就有了争抢掠夺,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并没有直接谈论这些问题。他只是说:颜回这个学生,他的心可以长时间不违背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他亲选的接班人。尚且不能始终按照仁的要求行事,可见孔子也意识到人心的复杂。

再论儒家的自我管理
在现代心理学中,《九型人格》一书将人分成九类,其中最具欺骗性的,莫过于完美型人格。因为一个事事、时时追求完美的人,在自处时,可能是另外一幅面目。

不久前抓获的甘肃白银市的连环杀手,在14年间,对11名年轻女性痛下杀手,强奸、抢劫、侮辱尸体。而现实中,他也只是一个经历过高考落榜、报考飞行员失利的普通老人,甚至还一脸和善!

再论儒家的自我管理
既然人心若此,儒家何以实现自我管理呢?

自我管理的儒家方式

《论语》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所云,并不全是孔子言论。这一句,就是孔子晚年所收弟子曾参的话。《论语》中多次出现曾子的话,有人怀疑《论语》一书出自曾子、曾子的学生。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老师教的知识是否学好?

再论儒家的自我管理
儒家正是通过这样的自我反省、自我追问,实现了现代管理学中自我管理。

这样的反省与追问,是内在管理的过程,是对自己思想、心态、知识的管理,经过反复的自我拷问,最终深化自身的认知水平,内化为意识的一部分,升华自己的心智与人格。另一方面,也是对人心、世道的把握,是了解他人、融入社会的过程。

曾子的这句话,如果加以仔细分析,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反省工作;二是反省交往;三是反省学习。

可谓字字切中要害。现代人的日常几乎被全部覆盖了:对工作的反省,可以改进工作措施;对交往的反省,可以改善人际关际;对学习的反省,可以提高认知水平。如是,则可以提高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成为工作上可靠、朋友圈里可靠、知识水平可靠的“好同志”,这无异于一个完美或接近完美的人。

由此可见,儒家通过内省实现了高度的自我管理,这样的内省不仅仅是成为道德君子的人格楷模、圣贤之道的高洁之士,更是业务能力(实践)、交际能力(情商)、学习能力(智商)的全方位提高,这样的内省极具现代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