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化学知识小问答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1.关于化学的小问题
1、纠正一下,铝的化合物大多数是无色或者白色的,有颜色的要么是因为阴离子有颜色(如高锰酸根bai和铬酸根),要么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但是大多数都还是无色或者白色 2、氢氟酸的酸性强du于醋酸,所以醋酸不参与反应,硝酸酸性最强,所zhi以和氟化铵反应生成氢氟酸和硝酸铵,至于混合液的成分,那就看硝酸的量了,如果是少量,那么溶液里会有氢氟酸,氟化铵(因为硝酸至于少量,未被完全消耗),硝酸铵dao,醋酸 如果硝酸的量正好,那么就是氢氟酸,硝酸铵,醋酸 如果硝酸过量,那就专是氢氟酸,硝酸铵,硝酸,醋酸 3、会反应,如果在硝酸少量和硝酸量正好的情况下,最后产生氟化铝沉淀,如果硝酸过量,最后是氟化铝和硝酸铝,醋酸不和氧化铝反应,因为属即便反应产生醋酸铝 醋酸铝也会立刻水解。
2.求化学小常识的选择题N道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B、菜刀生锈C、食物腐败 D、天然气燃烧2、材料与人的生活、生产等方面紧密相关。

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或主要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汽车轮胎--合成橡胶 B、涤纶类衣服--合成纤维C、铝镁合金--合成材料 D、纯棉线衣--天然纤维3、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喝碳酸饮料治疗胃酸过多B、可用酒精作为消毒剂C、室内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D、在室内烧烤时要注意关紧门窗,以防温度下降4、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通常状况下,NO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

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5、下列与人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B、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PH值升高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D、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6、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酒后驾车已成为一种违法行为。 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4CrO3 6H2SO4==2X 2CO2↑ 9H2O , 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

则X的化学式和所属物质种类为( )A、Cr2O3 氧化物 B、CrSO3 化合物 C、Cr2(SO4)3 盐 D、Cr2S3 化合物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此图,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a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B、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关系为Sa=Sb>ScC、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其质量分数都变大9、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

各取少许花汁,用稀盐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B、遇到pH=10的溶液,大红花汁会变成粉红色C、万寿菊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D、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10、下列对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细铁丝放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将红色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会变成黑色C、向盛有铝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D、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3.【一些化学小问题】
【1】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PH直接指示OH-的浓度,而不是Ba离子的浓度。不要被(OH)2迷惑了。

【2】这个应该没错吧。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NA。

【3】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4NA个氢原子,烯烃和一环烷烃的碳氢比是1:2,碳氢的质量比是12:2。28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占4g。

【4】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小于0.1NA个Fe3+。因为部分的Fe3+会水解:Fe3+ + 3OH- == Fe(OH)3。
4.化学小课题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下面这一课题可做参考,例子换成化学就行。

《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题研究一、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在用数学”的数学意识;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应用意识; (3)在对数据、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样性; (4)引导帮助学生从观察、探索、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研究内容 以研究和充实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为主线,确定了课题研究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行动研究;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体现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观察和调查中理清不同年龄段学生数学应用水平的现实状态。 2、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的研究; 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利用。 3、丰富学生数学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研究 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2、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3、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 运用观察法是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运用调查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运用个案法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三、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1、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树立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小学阶段中大量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那么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学习主体(小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日常生***验和现实知识积累。

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

因此,数学“应用”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人为的应用题已不能适应培养应用意识。数学课堂要注入新的生命力。

要积极倡导“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知识题材,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过程的教学,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课题(如购房问题、租车中的数学问题、互赠节日礼品、操场之谜等)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

比如:***中奖问题,很多人为之疯狂,殊不知这里面也有数学的奥妙。有这样一道思维训练题:“拿一枚2分硬币,投掷50次,记录一下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占总投掷数的几分之几?”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结果显示,正反面的概率非常接近。于是引导学生再来引用概率的思想来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的中奖率,使学生体会到,买几张***,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是对的,如果想靠它发财,那概率太小了。

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应用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发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一说到应用,我们的脑子里就立刻反映出“应用题”。看到具体的应用题时马上就反映出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