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4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20年代,完成了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人了经济建设阶段。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便成了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控制学术研究.是苏联当时的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处境,正是世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的反映。当时的心理学要么根本否认高级心理机能的存在,根本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就认为精神的内部力量只能用内省法才能加以研究。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上、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方面.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学生物学化的沼泽。一个好端端的学科成了两半的拼盘,一半是对低级心理机能解释性的自然科学,一半是通过内省而产生的描述性的玄学。其结果导致心理学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心理学变得毫无生机。
面对着这样的局团,维果茨基担负起了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的历史仟务,创建了后来被誉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
达维多大曾将维果茨基理论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历史特点;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观
维果茨基曾经对人类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方面作了出色的研究。他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低级心理机能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其本身也有简单的和复杂的之分。简单的低级心理机能指感受性,最原始的感觉能力;而复杂的低级心理机能指动作思维。它们之所以统称“低级的”心理机能是因为它们具有普遍的共性是:1.这些心理机能都是不随意的、被动的、由客体引起的;2 就反映水平而言,它们是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3.就它们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它们都是直接的、非中分的(不需要工具作为中介);4.就心理机能的起源而言,它们是种系发展的产物,足自然发展的产物,因而它们都受生物学的规律所支配;5.它们是伴随生物自身结构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所谓高级心理机能,就是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这些机能具有一系列根本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共同持性:1.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就它们的反映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在所有这些高级心理机能中,都有思维的参与;3.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间接的、必须经内符号或词作为中介的工具;4.就其起源而言,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5.从个体发展来看,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具有一切动物所不具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所以人才能总结经验、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具有积极地改造客观现实、创造世界的本领。
维果茨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虽然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的产物,前者是种系发展的产物,后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是,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机能却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儿童来说,个体心理发展既包括种系的发展的成分,也包括历史的发展的成分。对于这两方面的因素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科学地研究,否则,很容易犯的错误,不是心理学生物学化,便是庸俗社会学化。
传统心理学由于没有划分心理的两类机能甚至习惯于用初级机能的成熟来囊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实质上否定了高级机能的存在。心理机能的起源,是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问题,维果茨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起源学说,就是说,人的一切心理高级机能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高级心理机能同样属于心理现象,它们当然离不开大脑的物质基础,但物质基础不等于心理发展的根源。高级心理机能不能从生物学中寻找根源,而只能从客观的社会环境中去寻找。
维果茨基指出,“我们可以将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规律作如下的表述:儿童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机能都是两次登台的,都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起初是社会方面,后来才是心理方向;起初是人们之间的属于心际的范畴,后来才是儿童内部的属于心内范畴。这就是维果茨基为我们揭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儿童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的,而文化究其根源来讲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产物*一切文化的东西都是社会的。因此,一切高级心理机能乃是内化了的社会方面的关系,乃是个性的社会结构的基础。在维果茨基看来,高级心理机能的成分、发生结构、行动方式——总之,它的全部实质都是社会的。
中介理论:高级心理机能是通过什么机制而实现其发生和发展的
首先,维果茨基把行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具有的自然行为,另—类是人所特有的工具行为。行为的工具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工具——从最简单的器械到现代化的机器。物质工具是人的物质生产的用品。物质工具越是复杂和高级,物质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也越提高;另一类是心理工具——各种符号、记号、语词、语言。人运用心理工具进行心理活动和精神生产。
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动物的心理机能从其结构上看是直接的,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比低级心理机能多一个中介环节,使它具有了间接的性质。所谓中介环节,就是在心理活动中运用心理工具。心理工具的使用使人的心理机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地说,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将符号使用作为导向和掌握心理过程的主要手段而包括在自己的结构里,而且是作为全过程里的中心和主要的部分。
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维果茨基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表现为人凭自己的愿望和意志保障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增强。儿童的概括抽象是依靠语词等符号系统为中介而实现的。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变化和重新组合性增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优势过程是不同的。
第四,心理活动的个别化。随着儿童的活动与交往形式的不断内化,儿童意识系统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性质,使心理活动表现出个别化的特征。
总之,维果茨基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而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发展的起因在于外部,起源于社会;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新质的高级心理机能,心理工具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让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这些活动相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但两类机能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交融的。这就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2个回答  2020-10-14
文化历史发展论是指个体心理发展理论之一。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从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角度理解和解释个体的心理发展,尤其是语言、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其要点:(1)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源与决定因素。文化是人的社会生活群体活动的产物,个体活动从群体活动中派生出来。群体和社会活动(或称外部活动)是个体之间的心理过程,个体活动(或称内部活动)是内部心理过程。从群体社会活动向个体活动转化的本质,是个体间心理过程内化为个体内心理过程。(2)人创造的各种记号(语言、号码、计数和记忆装置、艺术作品、书信、图表、地图和各种暗号等)在内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记号是一种人造的刺激物,使人摆脱对来自客观世界的客体刺激物的依赖,起到人类文化载体和工具的作用。记号最初是社会联系和影响他人的手段,以后才成为影响自己的手段
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人的社会文化的模塑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任何机能最初都发生在个体之间,然后才内化到心理,从由别人来调节行为向行为的自我调节转化,产生高级心理机能。在人的文化行为和高级心理机能中使用的心理工具、刺激手段、记号中,语言的作用最重要,它是社会联系的核心系统,社会联系和文化行为的核心机能,被广泛作为外部或内部刺激使用。在高级心理机能形成过程中,操作的内化使外部操作被内部的、词的、只发自内部言语的刺激手段所代替。即便这些内部刺激消失,没有间接刺激,这一操作仍能实现。该理论后由维果茨基的学生和同事列昂节夫、鲁利亚等人加以发展,影响心理学的诸多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