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感觉好多词都与现在汉语不同它们都是古今异义词吗?

文言文中感觉好多词都与现在汉语不同它们都是古今异义词吗?除了课文参考书中写的,其他的词也可以看作是古今异义词吗

第1个回答  2021-01-08

(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是概念外延的扩大,词义由特指到泛指,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或者应用范围扩大。

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江”“河”在文中专指长江、黄河,今天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例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今仅指男子的配偶。

再如“臭”,文言文中表示好气味、坏气味皆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

(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例如: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例句中“去”,指离开;今天意思正好相反,说去某地,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例如: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例句中的“归”,古义是女子出嫁,今义指“返回、归还”。

(4)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句中的“卑鄙”一词,古义表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5)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足”改称“脚”,“甘”改称“甜”,“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寡”改称“少”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