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诗词悲伤到骨子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8

诗词之卷轶浩瀚,穷一生而读不完,仅《全唐诗》就已有四万余首。古来都说“诗言志”,此之何谓?毛诗序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志并存,就是“诗言志”。

于是乎,有人将诗词当作抱负的寄托,如“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也有人视之为品格的归属,像“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还有人用于对庙堂江湖的咏叹、人情世故的感怀。

但更多的,是将之作为情感的宣泄,无论是悲是喜、是苦是甜,都一一将之记下。尤其是在遭遇了人生的大不幸之后,哀痛的情绪如决堤之水,瞬间淹没了身心,浸透了笔尖,就有了这些悲伤到了骨子里的诗词。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白居易与元稹,就如同李白与杜甫;但不同的是,白居易与元稹,是真正的患难之交,情义之坚定,以至于在元稹死后九年,白居易还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读之叹息不已的诗: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可令人叹息的,又岂是只有朋友之谊?夫妻中途分道,一个留在茫茫红尘、一个去到渺渺黄泉,个中的悲伤,旁人虽不能体会,但因思念而写下的诗词,不也能令人心生悲戚?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一生不得志,只能是辗转各地、担任低级官职,人生本就是抑郁难过。不过千幸万幸,还有一位贤良淑德的良人相伴。可谁料天意难测,在年近五十、闲居苏州之时,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竟然亡故。

故地重游,景物依旧而物是人非,怎能不悲痛?

不论是悲朋友先行,还有悲良人早去,作为后世人的我们,也就只能知道悲之为何,却难以真正感受到,那渗透到骨子里的悲伤。

第2个回答  2018-01-01

记得高中的时候学过李商隐的一首诗-《锦瑟》,当时学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就当普通课文背下来做做题就完了。后来理解了诗意,觉得这首诗真是伤感到不行,尤其是最后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读起来能感受到诗人那种深深地悲伤,我觉得他写下这首诗时心里定然是十分难过惆怅的。

还有小时候背过的《相思》,那时候就像唱歌一样背下了这首歌,也不理解什么意思,只当是写红豆的。后来青春期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也体会到了思念的感觉,对这首诗也有了新的理解,也会送点自认为有意义的东西送给喜欢的人,也希望他能睹物思人,常常想起我。现在真的长大了,不喜欢想念的感觉,只有距离远了才会想念,我想要的爱情是喜欢的人可以随时给我个拥抱。

对于诗词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有的诗词其实并没有多么悲伤,却恰好能触动自己的心弦,所以说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心境。

第3个回答  2018-02-05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 年能再发,明 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 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第4个回答  2018-01-19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5个回答  2018-04-2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在他没有亡国的时候,他的词也是比较偏浓艳。可是后来国破家亡,他的词就变得哀愁。他是一个好的词人,却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这是我最为他感到悲哀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