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可能成为世界语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8
‍‍‍‍

汉语可以,但前提是,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国达到200年以上。这个就比较难了。

谁是世界语言,取决于谁是经济最强国。在英国崛起之前,欧洲最流行的语言是法语。有那么一段日子,在沙皇的宫殿里,你不会说法语,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法语代表着高贵、文明。说白了,就是因为法国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强国。为什么经济最强国,会带来语言向外扩散?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济强盛,意味着会有大量外国人需要学习你的语言来和你打交道。而在合作中经济地位低的一方往往处于弱势,因此会主动学习强势一方的语言。汉语近年来向外辐射的能量越来越大,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当一国经济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最强时,觉得有必要学习其语言的人们也就越多。

第二,经济强盛,意味着文化力量也强。文化强不强,最终要看的你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强不强,最终取决于该国国内文化产品市场够不够大。产品市场够大,就会鼓励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市场,就会产生出更多的产品,最终堆积出大量的精品。好莱坞大片固然赏心悦目,它首先建立在美国本土市场的强大。有了如此强大的市场,好莱坞大片的成本才能收的回来。而且好莱坞经典大片是建立在每年数百部烂片的基础上,市场不能承载数量如此庞大的烂片,就养不起庞大的演员、导演、剧务、视觉效果等等专业人群。没有庞大的专业人群,优秀人才自然也少。这样一来,产生的优秀文化作品也少。而一国文化产品市场的大小,又取决于该国经济水平。经济规模越大,生活水平越高,文化市场就越大。正所谓“饭饱足则思淫欲”,人吃饱饭了,就想乐呵乐呵。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时候,增长的是食品开销、服装开销等等。等到衣食住用行基本满足了,人就开始想要获得精神享受,于是随着经济继续增长,人们就会开始追求文化产品。所以,经济强,文化消费力就强,国内文化市场就大, 文化产品就多、就好,向外输出的文化影响力就强,外国人学习该国语言的欲望就高。因此,汉语能否成为世界语言?当然可能。

但前提是我国经济要强。而且,在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语言的情况下,汉语要取而代之,这就不但要求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还要求长久地维持在这个位置上。英语成为世界语言也是花费了一百多年才做到的事情。而且它幸运的是连续两任世界霸主都说英语。要取代英语,中国恐怕需要在世界霸主的位置上坐得更久才行。我估计这个渐变的过程得要一两百年。至于有人说难度,在经济和文化优势面前,学习的难度从来不是问题。看到有人说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先进,这实在是无稽。字母文字是次生文明的文字,原生文明的主要文字无一例外都是象形文字。次生文明因为有原生文明的影响,直接跳过了发展自己文字这一步,用起了兼容自己语言和相关原生文明语言(因为其词汇大量受到原生文明影响)的某种字母文字。现在只有汉语使用象形文字不是因为汉语落后,而是因为中华文明是唯一存活至今的原生文明。其他原生文明都死了。

‍‍‍‍
第2个回答  2018-01-08
‍‍

一门语言是否能够成为世界上比较通用的语言,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大概总有那么几点:

一、政治经济因素——以英语为例,英国在历史上曾经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的传播范围广泛(可以从被征服地区开始向周边辐射——印度、东南亚、南部非洲等),近现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实力又使得英语的影响力提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国际事务中英语逐渐取代了法语等地区通用语言的地位,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随着中国的开放与发展,汉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加,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也在不断增长,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归根到底是经济因素的推动。至于汉语是否能够像英语那样通用范围广甚至取代英语的地位,目前还不好说。

二、语言本身的复杂程度和学习难度——汉语对于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语调可能还不是最难的,非字母体系的方块字是最大的障碍,世界上多数语言都是字母文字,汉语的复杂程度最集中地体现于书写,文字系统的巨大差异导致汉语给学习者的最大印象是“天书”。对于一个以字母文字语言为母语的学习者,其更习惯地应该是学习同样为字母文字的语言。英语无论从语音、语法上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语言,表现力也较为丰富,适合学习。可以假设一下,两个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他们的母语都比英语复杂(从语音、语法上对于一般学习者较难)不少,若他们要相互交流,是两者都学习掌握一定的英语方便还是一方学习好对方的语言方便?若把这样的人数再扩大一点的话,比如三位不同母语者之间交流,就没必要每个人都懂其他两者的语言,而只需通过大家都理解的第四种语言就没问题了(当然,这里可能要撇开文化差别不谈)。这样的差别不言而喻,英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汉语目前还只是华人用得多,并不具备英语这样的通用语地位。

三、文化因素——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世界的影响不言而喻,在很多人看来现代化和西方化几乎可以画上等号,文化上的影响力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得到体现。现代的科学技术、艺术和学术上的大多数成就出自西方文明,通过英语等西方语言传播的文化内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假设如果是东方文明对世界产生如此影响的话,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而汉语在文化上的影响力显然不如英语的范围广,仅限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一部分。这一点是不可假设或者说不可逆的,英语的影响力发展到当今的程度,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或许还需要经过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汉语才能变得如此有影响力。目前联合国通用的工作语言有六种:英语、汉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其中汉语的应用范围可能是最小的,仅限于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新加坡等地区,而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的通用性可能都曾经是征服者向被征服地区强制传播的结果(法语——非洲、西班牙语——南美、俄语——东欧、中亚),阿拉伯语除了是源自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民族语言外,还因为其宗教上的巨大影响力,在处理中东、北非地区事务时特别重要,被列入联合国工作语言。这六种语言中,语法上最简单的就是英语,学习难度也较低,比起其他五种来更为通用。

‍‍
第3个回答  2018-01-08
‍‍

打个比方,给一个城市改名,即使新的名字再好再优美有寓意,都是一个巨大的成本和工程,如果城市原本的名字不是那么不堪,该城市民基本都会反对改名,代价太大,所有人对原来的名字都习惯了。同理,英帝国满世界殖民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民族国家,都是土著居民,没啥有力的语言和文化。所以让被殖民地的人说英文,跟给一个新建立的城市起名一样。而现在,即便中国特别强大,足以建立广泛的殖民地,让所有人说汉语为母语,其难度也与给城市改名一样。况且,1、武力殖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2、原名字(英语)并不赖,简单易传播。3、工业社会和现代文化的根基依靠英语,除非中国将来以某种新时代替代现代社会。所以,无论中国未来百年如何发达,汉语的影响只是越来越大而已,断不会让人改说汉语为母语。如果作为第二外语的影响力足够大也可称为世界语言,那么汉语倒是有希望。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