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50—是什么导致了痛苦(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是什么导致了痛苦? 压力。

        当你听到“压力”这个词时,脑海中会出现什么?大多数人会想到生活中的压力:棘手的工作、令人不快的人际关系、财务危机、健康问题和期末考试。你可能还会把一些躯体感觉与压力联系起来,比如:头疼、后背僵硬、肚子疼。压力既代表外部的威胁,也代表我们面对压力时的身心反应。

        心理学家将引起压力感的外界压力或事件与它对我们产生的内在影响进行了区分。 应激源 是导致内部压力反应的外部事件。内部反应包括心理反应和情绪反应,用术语来说就是 痛苦 。内部反应还包括生物反应和生理反应。我们用痛苦(?)来表示在面对应激源时的个人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

        你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收作业,你告诉他丢在家里了。老师看了看你,这对你来说就是应激源。你觉得老师会看透你在撒谎,你的心跳加快,手开始颤抖。这些都是应激源引起的生理改变。你的心理压力,即痛苦,是各种情绪的混合,其中有内疚感,羞愧感,担心老师发现自己说谎被批评。

        我们对情境的诠释是对情境的情绪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压力是一种情绪反应,因此我们的解释或认知评估对我们所感到的压力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认知评估能够解释人们在应对应激源所表现出的差异,还能够解释我们如何成功地应对它们。比如:被老师批评,学生的反应不同。

        灾难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都可以被称为创伤性应激源,也就是会威胁到你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会唤起恐惧、担忧或无助感的情境。在比较个人化的层面上,忽然发生重大的生活变化,比如失去所爱的人,同样也会构成创伤,尽管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面对死亡与分离。

        自然灾害以及诸如恐怖袭击、战争等人为的悲剧构成了一类创伤性应激源,也就是灾难性事件。这些突然而强烈的灾难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极度的压力,以及亲人和财产的丧失。另外,心理与生物后果持续的时间会比最初的事件更长,比如“9·11”事件后的几周里,消防员和急救人员发现自己有时会在噩梦中以及白天的回忆中重演事件经过。

        对灾难的心理反应  对自然和人为灾难的心理反应已经形成了一套理论,这套理论把心理反应分成了若干阶段:受害者感到震惊,产生强烈的情绪,努力重新组织他们的生活。科恩和埃亨:指出受害者通常会经历五个阶段

        1、事件刚刚发生后,受害者会经历精神上的麻木,其中包括震惊和迷惑,受害者在一段时间到几天里都无法完全理解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且严重的灾难打破了我们对世界应该怎样的基本预期。对有些人来说,不可想象的事情变成了严酷的现实。

        2、在自动反应阶段,受害者对自己的经历没有什么意识,日后也无法回忆起发生的事情的细节。

        3、在共同努力阶段,人们汇聚资源并进行合作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但同样也感到疲倦,意识到他们正在耗尽宝贵的精力。

        4、接下来,幸存者会感受到失望,筋疲力竭。他们领会并感觉到了悲剧的影响。公众的兴趣和媒体关注开始减少,幸存者感到被遗弃了,尽管紧急状态还在持续。

        5、最后是恢复阶段,受害者适应了灾难造成的改变。当自然环境和商业环境发生改变时社群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阶段理论并不适用所有人,它尝试总结了不同个体的共同点。阶段理论总结个体描述是有帮助的,它有助于我们预期未来的幸存者会经历什么,以及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

        研究还显示了故事或 叙述 对渡过灾难性经历的重要性。为了理解灾难造成的丧失并从中吸取教训,我们对事件经过和原因的描述进行了系统化。也就是当发生令人吃惊、令人不快或违反我们基本预期的事件时,我们很有可能形成的叙述。叙述有助于我们找到丧失的意义,从而促进恢复。

        灾难性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经常被媒体广泛报道。在互联网时代,其他人遭受苦难的声音和图像会被播出并被反复观看。观看者对这类节目并不是免疫的,他们可能会遭受“二手创伤”。研究清楚地显示,重现和再次体验灾难本身会造成压力。当一个人倾听其他人对创伤的叙述并深深陷入这些叙述中时,他便会遭受 替代性创伤 。无论是飞机撞击、遥远国度发生的暴乱,还是自然灾害,重要的是暴露的数量:舒斯特及其同事发现,越是长时间地观看有关“9·11”袭击的电视新闻,人们越有可能出现压力症状。

        像许多其他物种一样,人类是社会性的生物:为了生存我们互相依赖。失去所爱的人会令人非常痛苦,即使我们已经预期到会发生这样的丧失(比如长期患病后亡故)。意想不到的突然丧失会带来创伤。 悲痛 是对人际关系丧失产生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其中包括悲伤、愤怒、无助、内疚和绝望。无论是所爱的人离开人世,与恋人分手,还是朋友的背版,你都会因为分离和孤独而感受到严重的挫折,并且需要思考一些棘手的问题。有些人对生活的核心假设受到了挑战,我们被迫适应新的现实。

        心理学家将 悲痛 看成是适应生活重大改变的正常而健康的过程,没有所谓的正确方法,也没有所谓的正常持续时间。有些专家建议做一个 了结 ,这是一个格式塔心理学派的术语,指的是把不完整的刺激看成是完整的(?)。但是悲痛心理学家反对隔离丧失之痛和相关的记忆,推荐 整合 方法(?)。为了理解这个概念,思考一下你所经历的失去某个你爱的人的时刻:或许你已经放下了,不再总去想这件事。然而它依然在你的记忆里,图像、情绪和想法依然鲜明生动、触手可及,它们仍是你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对悲痛最后一个阶段更准确的认识应该是把它看成一个持续的整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丧失都会成为自我叙述的部分,成为对各种有意义的事件的记忆的一部分,包括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

        在悼念亡者的过程中,你不得不与他人互动,这个时候你感到非常脆弱,非常不想与人交往。讽刺的是,有时朋友提供的帮助或表达的同情会增加压力。霍兰德最初失去了丈夫,几个月后母亲也去世了。她写道:“我是不是还好?每个人都这样问……我常常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当霍兰德当众哭泣时,她的朋友感到很不安,他们鼓励她开心起来,重新做自己。霍兰德总结说,她的痛苦无法仓促结束,她也不允许它仓促结束:“了结不是我的目标……我在哭泣,正是说明我还好。”( 被允许表达悲痛)

        丧失造成的屈辱   以下哪种情况会造成更大的压力,爱人离开人世还是爱人另有新欢?两种悲剧都使你失去了爱人,但被拒绝不仅仅包含悲痛,还包含屈辱感和被遗弃感。一项研究调查了几千名成年人,对他们经历的丧失和其他生活事件应激源进行分类,诊断他们的重度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症状。结果显示,被拒绝的被调查者比爱人去世的被调查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在讨论这些发现时,研究者认为,丧偶是一次纯粹的丧失事件,并不代表悲痛一方潜在的失败或缺点。相比较之下,被爱人抛弃“常常会引起其他问题……比如 屈辱 。这通常被视为地位、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在另一项更近期的研究中,研究者探究了在经历不同类型的压力后,人们产生抑郁情绪的速度。生活事件被根据是否涉及 针对性拒绝 来进行分类。 针对性拒绝 的定义是个体遭受到他人有针对性的、主动的、故意的社会拒绝。结果显示,近期经历过针对性拒绝的人会比经历其他压力的人更快变得抑郁,前者变得抑郁的速度是后者的三倍。更有趣的是,无论针对性拒绝发生在工作中(比如被解雇,还是发生在个人的人际关系中(比如分手),结果都差不多。总之,涉及屈辱或社会拒绝的应激源比其他应激源更有可能导致抑郁,而且似乎会更快导致抑郁。

    为什么屈辱和拒绝让我们感觉那么糟糕呢?研究显示,被拒绝让我们感觉很槽糕恰是因为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伴随拒绝而来的抑郁或丧失自尊会阻止我们建立不明智或不可靠的伙伴关系,由此避免被拒绝或遭受屈辱。

        经历过严重折磨,比如被强奸、殴打、拷问或参与战争的人可能会出现延迟的应激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在创伤发生的几个月后,甚至一年后出现。而这些延迟的反应可能会持续一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会反复感受到伴随着创伤的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是什么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通常会变得无法集中注意力,混乱无序,出现记忆障碍。他们可能会觉得情感麻木,与其他人疏远,从积极事件中获得的乐趣较少。睡眠问题、对幸存的内疚感和夸张的“吃惊反应”(感知到突然的威胁时眼睛睁得大大的、透不过气并表现出其他吃惊的行为)也是很常见的症状。例如,有被强奸经历的人可能会出现许多心理后果,比如感到被亲近的人背叛了,对受到攻击感到愤怒,害怕独自待着。

        创伤后应激障碍也会造成持久的生物学结果。当压力的强度极大且持续了很长时间时,大脑就会出现物质改变。具体来说就是,大脑的激素调节系统会形成一触即发式的反应,使患者变成惊弓之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