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已被证实——语言暴力可以永久改变孩子大脑结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阿联酋的宜家IKEA用植物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希望通过实验看看:

语言能不能对植物造成影响?

没错,看上去很有创意又很荒唐的实验,就是这样展开了。

首先,他们找来了两棵一模一样的绿色植物。

然后将它们放到一所校园里,并且在玻璃罩的保护下,向它们提供同样的生存条件。

有趣的事情就要发生了,接着工作人员会分别为两棵植物写上不同的标签,其中一棵每天会有人不停地用语言“欺负”它。

大概是:

blablabla之类一些列不好听的话……

而另外一颗则相反,它每天都会收到“殿堂级”的表扬。

blablabla之类各种爱的鼓励……

贬损和夸赞就这样持续进行了30天。

30天后,实验结果出来了,虽然植物们不哭不闹,但对比非常鲜明——那盆被diss了30天的植物活生生给骂“枯”了。而那株每天被夸奖的盆栽,仍茁壮地成长着。

宜家的这个名为“Say no to bullying(对欺负说不)”的实验,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有人支持这个看似和宜家一点也不沾边的活动。

宜家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懂得语言暴力有多可怕。

所以感谢宜家!

实验到这里算结束了,总的来说,实验的方式还是挺新颖、挺另类的。

就笔者而言,其实对这组实验有一定的疑虑:

两棵植物,真的是在同样环境下生存了三十天吗?

仅仅用两棵植物的试验样本,足以作为一个结论的依据吗?

某程度上来说,虽然实验存在的漏洞,但实验至少向孩子们灌输了一个观念:

语言的威力巨大,如果物质都能被影响,人肯定也会的!

临床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语言虐待”

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的一项实验:

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心理学家说,语言虐待不如身体虐待容易引起注意,因为看不见伤痕,留不下证据,然而它的伤害可能比身体虐待更加严重。

宋丹丹和巴图一起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本应该是难得的母子欢聚时光,但宋丹丹却在节目中不停地吐槽儿子巴图。

看到别人的孩子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会说:

当巴图为她手忙脚乱生火煮鸡蛋时,她却一边奚落儿子笨手笨脚,一边埋怨儿子扬起的烟灰弄脏了自己的脸。

她还将巴图小时候的糗事当笑料逗大家开心,看到巴图脚趾发炎了,竟然说:

丝毫不顾巴图的面子。

在节目中巴图羞得一脸通红,急忙躲到鸡窝去“避难”。

何炅见状都忍不住替巴图打抱不平:

其实,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他们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取笑、挖苦、打击,是他们教育子女的惯用手段。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常见的话术如下:

这声声打击的背后,藏着多少人年少时暗暗流下的泪。

微博上曾有网友坦言,因为小时候在家族聚会上被妈妈当众嘲笑“唱歌难听”,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当众唱歌。

而当她试图跟妈妈沟通这件事时,才刚说起自己受伤的心情,妈妈便开始教训她:

“你怎么这么玻璃心,这点打击都受不了,以后在 社会 上还怎么生存!”

网友评论,这个逻辑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说,没事,我多捅几刀你习惯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为我死了。

打击就是打击,根本就不存在打击式教育。 披上“教育”的外套,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不当行为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

语言虐待远不止是辱骂。

有些人会用喊叫、威胁、嘲笑或羞辱的方式来施虐,而有些人则用不那么明显的方式来“纠正”你的错误,贬低你的动机,甚至会“为了你好”而“建议”你做什么。

就像语言虐待有多种方式一样,施虐者也没有一个既定的形象。伤人的话可能来自你几乎不认识的人,也可能来自你最爱的人。

有一本很有影响的书,名为《不要用爱控制我 》,作者美国心理学家帕特里夏·埃文斯这样论述;

这种说法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科学依据。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对童年长期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年轻人进行研究分析,经脑部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他们大脑的前额叶区与韦尼克区(大脑听觉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是神经心理学的学术名词)之间的连接明显减少,而两者的连接越少,人越容易出现智力降低、认知迟缓、感觉迟钝以及语言和记忆能力发展缓慢等问题。

因为人脑前额叶分布着广泛的神经,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它控制人的聪明程度等。

随后,该教授又发现,长期被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其脑内海马体(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和胼胝体(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的体积会缩减,进而导致孩子的记忆力下降,左右脑开发不完全,智力自然跟着受到影响。

除了智商受到影响,其次,便是性格和身心 健康 。,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前额叶区域还具有记忆、判断、分析、思考等功能,是负责传递动机、认知信息、管理情绪、思考和决策的,直接决定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由于孩子的大脑还未完全发育,如果他们总是处在被苛责的状态下,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渐渐地变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有的父母认为因一时激动说出的难听话,可以用甜言蜜语抵消,其实不然,一旦大脑受到损伤,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童年生活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后生活得好了,也还是不能改变自身的懦弱性格。精神上的压力对孩子没有好处,只会让他们变得自卑,而且一旦变化,很难再变回来了。

1.容易自卑

父母的一次次否定、指责和批判,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不断放大自身的缺点,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做事没有动力,变得越来越自卑。

2.容易行为叛逆

有的孩子可能因为父母的不断语言暴力变得自卑怯弱,而有的孩子则会反击,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为了发泄自身的不满,不受情绪控制地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可能害人又害己。

3.变得抑郁消极

父母一句接一句的嘲笑和谩骂,转化成为一种心理暗示,不断在揭露孩子的伤疤,当他们陷入自我否定、怀疑的消极情绪中,会变得愈发抑郁,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孩子可能出现自闭、抑郁症、狂躁症等心理疾病。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暴力看似无形,实如刀刃锋利无比,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恶语相向,比你打他更具有杀伤力,因为最亲近人的言语攻击,如同最强的心理暗示,会在幼儿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做父母的,

其实就是去回忆起我们小的时候,

真实的状况是怎样的,

我们又需要大人怎样的帮助和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