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森田疗法(一)

精神生活的康复

森田疗法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1874-1938)博士在总结国内外心理治疗方法,以及自己十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和亲身实践基础上,反复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而创立的,是一种基本东方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自成体系的神经症的特殊疗法。

森田疗法的主要适应证是(森田)神经质,其治疗要点为:

“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森田神经质的实质是一种注意固着状态,是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对本来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因患者对人性的错误认同而引起注意,通过精神交互作用,注意力固着在这些心理、生理现象上,导致了反常的苦恼等症状。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森田认为,神经质是由于拘泥于“理应如此”但事实“并非如此”的一些烦琐之事所致。

比如说,猫是不会伤人的,因此并没什么可恐惧的。但有恐猫症的人表现十分烦恼和痛苦。患者想努力克服这种恐怖,矫正自己的心态。但各种努力都无济于事,最终形成强迫观念,产生恶性循环,永远不能摆脱这种痛苦。

森田疗法把治疗改变的着力点放在情绪和行动上,旨在通过多种措施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

森田疗法(二)

治疗原则——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是指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对待不安应既来之则安之”,“对情绪要顺其自然”,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任凭不安去支配行动。通俗地讲,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加以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此基本原则包含着以下多层涵义

1对情感生活顺其自然:即正确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

按森田的看法,情感活动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神经质症患者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对自身出现的恐惧、不安或苦恼等这些人人都会有的情感极其反感,总想压抑、回避或消除这类情感。

2对精神活动顺其自然:即正确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其结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

3对症状顺其自然:即正确认识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有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对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

4对事物的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即正确认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按森田疗法的观点,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

森田疗法(三)

治疗原则——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

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认为改变神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端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恐惧就会逐渐减弱。

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

神经质症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情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却采取了一种逃避或敷衍的态度。

在顺应自然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这种陶冶并非彻底改变,而是对其性格的不同部分进行扬弃的过程。

即发扬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摒弃神经质性格中的致病之处:神经质的极端的内省及完善欲。

森田疗法(四)

治愈的案例

目前,我国鲜见利用森田疗法自我治愈神经质症者,而日本曾有过此类案例。曾任尼齐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的日本企业家冈本常男因为精神紧张而患了极为严重的肠胃神经症,后来幸遇“森田疗法”,用这一精神疗法在短时间内奇迹般地得以痊愈。

当时冈本常男再次被推上负责人的岗位,可谓东山再起,另一方面,从年龄上说也该是最后一次任公司的营业总部长---一个负责全部营业部门,率领部下15000人的职位,因此,冈本常男发誓:“为做一个理想中的营业总部长,我将竭尽全力!”冈本常男是一个过分认真,全身心地致力于工作的人,每天的工作日程要亲自周密细致地安排,并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冈本常男原本饭量就小,一直恪守一日两餐制。

他的工作日程安排得很紧,从早到晚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这样的生活坚持了2年。其食欲减退的情况日益加剧,半年后几乎每天只能进餐一次,就这一餐,无非是本片面包、汤和少许冰激凌而已,体重也急剧下降,原本45kg的体重竟剩下36kg,瘦骨嶙峋,体力也随之衰退了。从胃、肠、肺起,直到血液、心电图等,全都在医院做了精密检查,结果是:“营养失调,其他并无异常。”后去其他医院检查,结果都是一样---“并无异常”。

曾尝试各种方法,药物、保健品及“心灵疗法”,都未取得明显效果。一次拜访同他一样总是查不出食欲不振原因的一位朋友,从他那里拿来有关森田疗法的书和盒式录音带进行反复阅读和倾听。认识到这种精神疗法与其身上的症状完全符合。

不久,冈本常男得知自己的症状并非来自肠胃的病变,而是神经症的表现,引起这种神经症的原因是自己未能掌握好心理上的平衡。在阅读后的第五天早晨,尽管自己仍无食欲,但他还是实践了“做你应该做的事”这一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

午饭和晚饭也强迫自己吃下去了,这样总算做到了一日三餐。如此坚持一个月后,体重增加了1kg。此后,每月平均增加2kg,半年后,体重增加到50kg,身体逐渐恢复。

森田疗法(五)

新森田高良理论

高良武久是新森田疗法的先驱者。他一方面是森田的弟子,另外又从师于下田光造教授,受其影响。在继承森田理论的同时,高良武久又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为现代森田疗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适应不安

高良武久对森田的疑病素质学说早有不同见解,在高良的理论中,用“适应不安”来替而代之。1938年4月5日,他在京都召开的精神神经学会上发表了题为“神经质的问题”的文章。

高良提出:“....所谓疑病性,是对自身是否有病的焦虑情绪,我对它更广泛的解释是,所谓疑病性,是对自己生存不利的焦虑情绪,换句话说,是自己的现状不能适应环境的不安,我把这命名为适应不安。...”从这一意义上讲,适应不安就是一种症状,与疑病素质有不同的内涵。

高良所谓的“不安”来自于以下一些因素:

1来自于大自然:尽管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但它并不特地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活条件,因而人类面对大自然自然会产生不安。

2来自于社会: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人类相互聚集,为能良好地生活而精心组成的组合体。但是,我们的社会从基础开始就是不完善的,换句话说,社会一直处在不安定的状态,要想努力适应社会也并非易事。

3来自于个体自身:人无完人。从自身身体方面来看,每个人都希望有理想的外表、强壮的体魄、良好的运动能力等等。但往往难以如愿。普通人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较强,而在某一方面表现较弱。

4来自于某些难以抗拒的原因:如因住宿的旅馆发生火灾而受到重伤,或因经济原因带来的恐慌,或因生长在不良的环境等等。但不管什么因素引起的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归因不当导致不安产生。

高良认为适应不安的程度随个人的素质、年龄、现在所处的环境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不安、担心、痛苦等心理虽然令人不快,但它却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

例如,如果没有疼痛感,人们就可能对外伤失去警戒。可是,如果人们将这些令人讨厌而又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视为不适当的,企图否认这些应该有的心理现象,这必然使开始正常的心理产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内部冲突,最终形成神经质症症状。

主观的虚构性

冷静、尊重事实、客观地正视自己对神经质者较困难,又由于疑病情绪的存在,使之判断易于出现歪曲或失真。所以当事人的主诉常常和事实有很大差距。高良把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质者的“主观虚构性”。

例如,神经质者的失眠是失眠恐怖,并非真正的失眠,森田也这样描述过。神经质者的记忆力下降、疲劳感、工作效率降低等的主诉,也并非真正的记忆力下降、疲劳、工作效率降低,只是由于“主观虚构性”导致了上述的主诉,这种虚构性也被多种检查所证实。

防御单纯化

高良认为,神经质者的强烈焦虑情绪指向某一确定的对象,如对疾病、天灾、事故、经济问题、对人关系、自己的弱点等,并且过度地把这些所谓的不适全部当作敌人斗争,想把他们排斥掉,这种心理机制叫做“防御单纯化”。

例如,疾病恐怖,普通人都讨厌有病,但神经质者有麻风恐怖、性病恐怖或癔症恐怖等,以某一个为对象是其特征。在神经质者看来,“防御单纯化”似乎很有安定感,但事实恰恰相反,它导致思想矛盾、精神交互作用、拮抗作用、自我暗示等复杂机制的产生,高良称之为“伪装外表的防御单纯化”。

本文节选自《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版权归作者,只供分享交流,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