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三十而已》:都想避风,谁当港?这里有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最近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钟晓芹的那句“都想避风谁当港?” 触动了万千围城中的人们。

晓芹和陈屿相亲认识,陈屿是想找个轻松省力的媳妇,晓芹想要浪漫的婚姻生活。因为沟通匮乏,情感疏离,孩子没了,成为离婚的导火索。二人因为一次激烈的争吵,冲动之下离婚。

婚后,晓芹因房子问题和陈屿“同居”,晓芹搬家后体会到生活的艰辛,陈屿也逐渐认识到晓芹的好,在陈屿弟弟陈旭的协助下,两人重新了解彼此,甜蜜复婚。

晓芹为何能够果断离婚?

背后是因为她有一直在身后守护她的父母,她从小是被爱着的,有安全感,她把自己的工资都给陈屿保管,她对人有很强的信任感。

二人为何能够复婚?

晓芹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好,性格好,付出多,对陈屿有很大的价值,她符合了陈屿要省心的老婆这个需求。

事实也是,陈屿很难找到更让他省心的老婆。二人只是因为不了解,冲动离婚,婚后互相反思,彼此改变。

现实生活不像电视这么简单,没有安全感的女人非常害怕被抛弃,很难主动离婚,离婚后很难脱离受害者模式。没有安全感的男人,也很难自我反思和改变,所以很难复婚,即使复婚,也很难不重蹈覆辙。

没有晓芹那样的父母,遇到陈屿这样不善交流的男人,该如何做自己的避风港?  

01 婚姻里的伤,是原生家庭受伤的再现

没有多少夫妻因为什么大事离婚,大多数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摩擦,日积月累,积累了很多对对方的负面情绪,离婚只是负面情绪的总爆发,就像结婚是正面情绪的聚合一样。

婚姻里的痛苦是委屈、愤怒、恐惧、愧疚等打包组合。

不仅如此,婚姻里的伤不全是婚姻所致,还有原生家庭带来的伤,所以找到伤的源头很重要,这样就可以正确归因,从源头上处理受伤。

《原生家庭》这本书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离婚3次的卡罗尔,第一次婚姻被家暴、第二次婚姻被冷暴力、最后一次婚姻被出轨。

卡罗尔总是吸引伤害她的男人,源自于她父亲对她的不尊重。

卡罗尔小时候一直被父亲取笑,11岁的时候,父亲说她身上有臭味,实际上,是父亲对被女儿性吸引的愧疚,父亲转嫁自己的愧疚,让卡罗尔感受自己的无价值感,不被男人尊重,才吸引了不尊重自己的男人。

所以要修复婚姻里的痛,卡罗尔不仅需要修复3任丈夫带来的痛,最重要的是要修复父亲对她的伤害。

我们任何的感受都是有理由的,并且有源头的,不是平白无故的。如果不修复原生家庭的受伤,就算换一个伴侣,还是会重复受伤,因为受伤的根源还在。

《三十而已》顾佳最后自我检讨:“我不想把失败算在别人身上。”

顾佳14岁失去妈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建造一个幸福的家,没想到,因为付出太多,剥夺了丈夫的责任担当力,出事就找老婆摆平。

所以,需要树立这样一个意识,在婚姻里受的伤,是原始家庭里伤的延续,所以修复受伤,就需要修复原生家庭里的伤。

02 安全感的失去,源自于“心理营养”的缺失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说明童年是可以被治愈的,现代社会有比较完善的心理学系统,还有很多自我成长的训练营,我们有治愈童年创伤的方法和机会。

我们是如何失去安全感的?

20世纪50年代,动物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个“母爱剥夺实验”。实验者把一只刚出生的猴子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并用两个假猴子代替猴妈妈。这两个假妈妈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妈妈”胸前放了一个橡皮奶头,可以提供奶水。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刚开始,小猴子都围着“铁丝妈妈”,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小猴子饿的时候就到“铁丝妈妈”那里喝奶,然后就与“绒布妈妈”呆在一起;遇到危险,会跑到“绒布妈妈”身边并抱着妈妈,似乎“绒布妈妈”会给它们更多的安全感。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铁丝妈妈”有奶,但是缺乏温暖,“绒布妈妈”没有奶,但是很温暖,小猴子在“绒布妈妈”身边更依恋,更有安全感。

哈洛的实验历时三年,非常残酷,“铁丝妈妈”养育的猴子长大后有很多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

现代女性,很少经历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多数都是物质丰富,情感缺乏,童年缺少必要的“心理营养”。我们真正需要的爱是“心理营养”,而非“有奶便是娘”。

重新养育自己,给自己情感的抚慰,做自己的“绒布妈妈”,逐渐培养自己的安全感。

做自己的避风港,需要了解别人那个港如何不能让我们避风,因为他们是“铁丝”,不是“绒布”。

03 做自己的“绒布妈妈”,重新建立安全依恋

原生家庭的伤也很难修复到没有受伤的时候,做自己的“绒布妈妈”,重建安全感和价值感,对婚姻中或者离婚后的女人,都很重要。

首先,找到一个团体加入,从外界汲取一些力量

做自己的妈妈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当我们还没学会做妈妈,不知道如何提供“心理营养”是比较艰难的时期,就像刚刚会走的婴儿,需要有人在旁边看着,扶着一样。

我的原生家庭是家暴的家庭,从小内心充满恐惧,恐惧婚姻,但又想从婚姻里获取心理营养。然而,我的前夫开始没有对我热暴力,但是冷暴力不断,陈屿的冷漠比起他就叫“热情”了,最后用家暴逼我离婚。我遭遇的家暴是父母模式的再现。

当然,这个过程对我很难很难,我加入了心理学组织,开始自我疗愈。

1年时间,我摆脱了受害者模式,疗愈了大部分伤痛。

2年时间,我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并帮助了很多人摆脱痛苦。

晓芹,曼妮,顾佳,就是姐妹团,互相给予力量。

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有真正支持到自己的朋友,加入一个专业心理团队,会更有效。

其次,学习一些自我疗愈的方法,做自己的情绪疏导师

我是比较喜欢写作疗愈的,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会用写作,写觉察日记,每次写完觉察日记,我都能够看到一些新的角度,改变认知,一次次的把自己从痛苦的海洋里捞出来。

最近我看《原生家庭:如何修复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对写作疗愈有很深的认识,我又升级了我的写作疗愈。

针对一件事,你可以按照这个步骤写:

【你对我的所做所为】

【我当时的感受】

【我的生活如何受到影响】

【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写完以后,你会发现你对对方有需求,正因为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才会有受伤的感觉,而对方没有这个情绪疏导的能力,看不到你的需求,他在他的受伤里,他也需要理解,我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理解我自己。

写的过程中,有情绪就让他自然流淌,接纳自己任何的情绪。

写作,我把自己越写越明白。

再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心理营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然就会开心,人们之所以不开心,就是因为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被父母家人控制、打压、瞧不起、忽视、虐待,情感不被看见。

如果从小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被父母支持,在情感上,孩子就获得了心理营养。

小时候的情感缺失,任何时候弥补都不晚,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钟晓芹离婚后,开始写作抒发情感,歪打正着,她的文章被影视公司看中,赚了156万版权费,干脆辞职专业写作,很有信心:“我要把爱好变成职业”。

晓芹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越来越有价值感。

比如我,我喜欢写作,我就给自己投资,加入写作训练营,做我喜欢的事情,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写作,写作让我处于心流状态,无比的开心喜悦。这比男人给的爱更踏实,这比任何人给的情感安抚都更及时。

写作不仅仅可以自我疗愈,还能疗愈他人,还能变现,写作让我越来越有安全感和价值感,越来越自信。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想找避风港,每个人都经历风雨,却找不到港。

我们寻找的港,本不安全,港本身就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自身难保,如何做港?

实际上,我们要的港,就是一种情感的看见和接纳,但是港不具备这个能力,他们也没有得到过情感的接纳。

做自己的“绒布妈妈”,重新用情感养育自己,做自己的避风港比什么都可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