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消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1.词常识中的拗句有哪些重要特征
拗句就是指格律诗句的格律没有按照常规平仄规律,拗句只会出现在词中的律句结构中。

大多数词调都没有拗句。小令中基本上没有拗句,只有少 数中调和长调中有拗句。

这特殊格 式的律句就是拗句了。拗句有小拗和大拗之分,小拗通常是指一、三、五部位平仄格式发生变化,大拗是指四、六位置(五言四位,七言六位)平仄发生变化。

这些都和 律诗中的拗句一样。关于拗句,第一编《诗的拗救》中已经讲得很详细了, 这里我们只简单说说词里面的拗句。

我们以《沁园春》为例。前三句是“〇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韵)。”

可见,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普通的律句结构,但是第三句却是拗句,而且这个拗句是很固定的,只能这样填。 熟悉律句的人可能就觉得很突兀, 读起来不舒服。

其实,这正是《沁园春》的佳妙之处。在前两句平铺直叙中 突然异军突起,一飞冲天,张大声势,直接引出下面的领字和联对,形成一 起一伏、错落有致的局面。

这种峰峦骤起的声势,不仅仅可以增加词的分量, 而且对于抒发词人激昂的感情很有帮助。 在词中,拗句出现在仄韵格的多于平韵格,各式拗句以四字仄脚句和六宇仄脚句较常见。

四字句有“平仄平仄”:如《永遇乐》上阕第三句“清景无 限”(苏轼),“孙仲谋处”(辛弃疾)。《齐天乐》下阕第三句“相和(读去声) 砧杵”(姜夔),“都是秋意”(王沂孙)。

六字句有“仄平平仄平仄”,如:《念奴娇》上下阕的歇拍句“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前六字“不知天上宫阙”(苏轼)。

个别词调中也有五字拗句,如《望海潮》上阕第八句,“仄平仄平仄”,“怒涛卷霜雪”(柳永);或“仄仄平仄仄”,“正絮翻蝶舞”(秦观)。 有的平脚四字句看上去好像是拗句,例如“清光更多”(辛弃疾)一句,就是“平平仄平”。

其实这不是拗句,因为这句前面都有三字读:“人道是、清光更多”。把七个字连起来,是平仄仄平平仄平,正好是七言准律句。
2.28条常识是哪28条
人生必须掌握的28条常识 ·要会读说明书,总不能买了什么新玩意都不会用; ·要会用微波炉,不然不会做饭的你恐怕要饿死; ·要会洗衣服,至少不至于把帆布鞋扔进洗衣机; ·要会换灯泡和修马桶,动不动就叫物管,很麻烦的; ·要会给垃圾分类,你不会愚昧到乱扔废旧电池吧; ·要会用安全套,安全期算法,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 ·要知道自己的皮肤属于干性中性混合性,不然花老贵的钱结果还是油的更油干的更干; ·要知道什么时候健身最有效,工作10小时之后还去锻炼,那不叫健身,叫伤身; ·至少要会一种娱乐方式,打牌或者五子棋; ·不记得父母的衣服尺码爱吃什么,至少要记得他们的生日; ·至少要知道自己父母称家父家母,别人的父母称令尊令堂; ·要知道什么身体情况可以结婚什么情况不可以,打定主意一辈了不婚就算了; ·要会看地图,至少能在示意图上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吧; ·要记得110、119、120、122、114、10086或10010,中国的国际区号是0086; ·要会用灭火器,没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要会看合同,至少要会看跟自己切身相关的聘用合同; ·要知道三险一金怎么交怎么用,糊里糊涂不如不交; ·要知道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不要一不小心偷税漏税; ·该买什么保险不该买什么保险,不要被保险经纪一忽悠心一软就从了; ·要记得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跟生日相关的,既没创意且不安全; ·不会记账不要紧,可以学高木直子,把存折留着,让银行帮你记账; ·不会理财,可以清银行或者理财顾问,总之不要把钱存在银行里什么都不做; ·应该会用电子银行,会在网上购物,这是大势所趋; ·可以不知道GDP,但总应该知道CPI吧,“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CPI”; ·可以不知道ISO9001或ISO9002,但总应该知道家用电器上的CE是指质量认证吧; ·要知道塑料袋是用石油做的,所以谨记少用塑料袋; ·不一定要会看云识天气,总要会看星星吧; ·要知道打雷下雨的成因,不然人家说北京6月飞雪你居然也敢信。
3.词常识中如何选曲名
选曲名是因为有的词调按其制调造曲的本意及习惯用法,有着一定的对象和范围,用调时不能违背。

例如《贺新郎》并非用来恭贺新婚的,如果选 用声调伤感悲愤的《贺新郎》来写一些喜悦欢快的感情,效果肯定没有《长 寿仙》之类的妙。罗列如下:A。

用于侍神,如《竹枝》、《满江红》等。 B。

用于应制,如《醉蓬莱》、《黄河清》、《舜韶新》、《并蒂芙蓉》、《寿星 明》等。C•用于咏物,如《黄莺儿》、《汉宫春》、《荷花媚》、《春草碧》、《暗香》、《疏影》、《惜红衣》、《双双燕》等。

D。 用于节序,如《鹊桥仙》、《人月圆》、《龙山会》、《水调歌头》等。

E。 用于祝寿,如《长寿仙》、《大椿》、《庆寿光》等。

F。 用于悼亡,如《寿楼春》、《千秋岁》等。

G。 用于酒词,如《抛球乐》、《上行杯》、《摘得新》、《三台》、《劝金船》、《金蕉叶》、《荷叶杯》等。

H。 用于佛曲、道曲,如《梁州》、《太常饮》、《柳含烟》、《渔父》、《拨棹 子》、《渔家傲》、《千秋岁》等。
4.知音.替罪羊.桃李.汗青.抱佛脚.墨守 的来源典故
【墨守】:来源于战国时墨子的典故。其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

【抱佛脚】:来源于孟郊 《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即黄庭经)。”

【替罪羊】:来源于一个宗教典故,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有记载。

【桃李】:来源于春秋时期子质和简子的典故。

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

【知音】: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终身不再弹。

【汗青】:来源于古时侯人们用来记事的竹简,是采用青色的竹子,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这样较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5.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著意随堤柳。搓得蛾儿黄欲就。

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

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王世贞云:“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此恒语之有情者也。

”这首词是作者京任职期间为感爱妾之逝而作,为悼亡词。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绾合一起,对爱妾寄予了深挚的悼念。

起首二句写春风轻拂垂柳,语言很通俗,意思也很简单,但却层折多变,富于婉约特色。 句中的隋堤,指汴河一带的河堤。

相传隋炀帝时开运河,自洛阳至扬州,沿堤广植杨柳。初春时节,和煦的东风轻拂隋堤上的杨柳,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而“著意”二字,更把东风拟人化。言外之意仿佛是说,自然界的东风对杨柳尚如此多情,而现实生活中的词人却如此孤单,再也得不到亲人的怜爱。

词中写的是物态,蕴含的乃是人情。这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依旧”二字,也就是说去年今日,正是东风骀荡、杨柳婀娜的时节,他和爱妾曾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春光。

可是今日重来,东风依旧,人事全非,怎不让人心伤。第三句蝉联首二句。

东风对杨柳的“著意”,主要体现在“搓”字上。 此字以俗为雅,说东风轻拂杨柳,给人以轻轻搓揉、抚摩之感。

东风搓揉之下,柳枝上遂呈现出“鹅儿黄”的颜色。鹅儿黄,指柳色的嫩黄。

杨柳初绽的嫩叶,宛如雏鹅的羽绒,而这惹人喜爱的颜色,竟是东风搓出来的,真是奇绝之笔。“天气清明时候”总括前文,写景中蕴含一股淡淡的哀愁。

过片对仗工整,词意对比鲜明。“去年紫陌青门”,与上片“东风依旧”相映射,是回忆从前郊外与爱姬共同游赏之乐。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如唐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云:“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青门,汉时长安灞城门之别名,此处借指汴京城门。

“雨魄云魂”,语本宋玉《高唐赋》:“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之形容爱妾死亡之后,魂魄飘荡,有如朝云暮雨,非常恰切。

词笔至此,悼念爱妾的主题便趋于明朗化。结尾二句,悲哀的抒发,至于极点。

“断送一生憔悴”,意即逗引得词人一生憔悴。 是春风多情地抚弄杨柳,是清明时候的恼人天气,是爱妾业已消逝的雨魄云魂是这许多撩人愁绪的往事,触目惊心的现实,逗引得他黯然神伤而导致一生憔悴。

尤其黄昏时刻,烟霭迷茫,景色惨淡,“能消几个黄昏”失去爱妾的词人看来,仿佛来到一个催人泪下的境界。明人沈际飞评曰:“‘能消几个黄昏’,恒语之有情者。

‘能’字更吃紧。”(《草堂诗余正集》卷一)确实,著一“能”字,则加强了感情的深度,更富于感染力量。

这首词虽悼爱妾,非念正室,但其中沉痛哀伤之情,似不下于东坡的悼妻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如近人俞陛云所评,“抚今追昔,人之常情。

此词结末二句,何沉痛乃尔!”(《宋词选释》)。
6.词常识中的叠韵有什么特点
叠韵亦作“迭韵”,也是词调增多异体变格的常用方法,即将本调再重叠一遍,由小令叠为长调。

叠韵并不改变乐律与腔调,这一点与转调、偷声、犯调、添声等不同。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云:“余作诗,雅不喜迭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代沈涛的《瑟榭丛谈》云:“余复叠韵酬之。”例如晁补 之叠用《梁州令》,另名《梁州令叠韵》;周邦彦叠用王铣《忆故人》,另名 《烛影摇红》;贺铸叠用《梅花引》,另名《小梅花》等。

从平仄格式本身来看,叠韵之后并没有对本调做出任何改变,只是把本 调重叠。有很多最初为单调的词牌都被后来人叠为双调,甚至本来就是双调 的词牌,也是可以被叠用的。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后来者在叠用过程中,往 往会对本调的平仄句读做细微的改变,例如柳永叠用毛文锡《接贤宾》,另名 《集贤宾》。叠韵比较好理解,这里不再举例证明。
7.墨守的来源典故
墨守

【注音】:mò shǒu

【释义】: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

【造句】:一味的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有创新的。

【出自】:《资治通鉴》

详细解释 1. 战国时, 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

《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 公输 善攻, 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

2. 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嵘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 鲁迅 《二心集·关于的版本》:“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