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古诗词佳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1.七言五句古诗大全

七言诗大全

1、《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7、《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8、《写情》

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9、《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燕子楼》

唐·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11、《赠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12、《遣怀》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3、《瑶池》

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14、《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5、《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七言古诗中的名句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朱熹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七言古诗中的名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谁有唯美的七言古风句子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

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尘世昏昏谁梦醒,春蚕空吐情丝,自缠绕,弹捏中,总招迷惑将人弄,繁华一瞬执着何用?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剪不断的离愁千缕,理还乱的别绪无休。

啊!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有情愿为知己痴,相思万里有心动;感觉只是近咫尺,魂牵梦绕在心间。 原来山盟海誓说遍,似这般都付与过眼云烟! 水遥山远谩相思。

情知难舍弃,何似莫分飞。 最是凝眸无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 空抛红豆意悠悠,高山流水人何在,侠骨柔情总惹愁。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长空与飞雪,曾有过一夜之情!!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最是凝眸无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美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只有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一点浮萍去何方?浅浅来,悠悠浪飘飘梦结,沉沉自彷徨。

看它丝根清流上,冷冷游,默默淌。 鸾镜青鸟红酒旁,奄奄飞,渐渐忘素素纤指,不知怎思量。

莫问落花将何方,落也伤,留也凉。 尘归尘,土归土,随风飘,雨中舞,纵然修的同床渡,到头来终归黄土。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著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双脚踏翻尘世浪, 一肩担尽古今愁。

天下文章数潇湘 潇湘文章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吾弟 吾为吾弟改文章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人生一场大梦 世事几度秋凉 夜来枫叶。

5.20首七言律诗加简析

1\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这里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

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

杜甫是怎样写的呢?他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

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

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象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

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

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2\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

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

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

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

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

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

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

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