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气质里,藏着你看过的书,还有你走过的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一直讲究“ 三句话见真章 ”的说法,意思就是初次见面,说上三句话,你这个人的基本框架,就能看出来了。

其实我们说,三句话能看出来的, 就是一个人的气质 。气质这东西,根本隐藏不住,而且也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你长年累月的修炼。

很多年轻人,总以为漂亮的外观、华丽的辞藻、得体的举止, 就是一个好的气质。但这些总有点像空中楼阁,水中月、镜中花,一旦深入接触皆化为泡影。

而我觉得,真正修炼一个人气质, 就是你看过的书,以及自己所走过的路。

现在的人,功利心太重了,这就导致很多人不读书 ,因为读书这件事,看不到任何收益啊 ,那还花时间读书干嘛。但其实他们缺少战略思维。

读书一方面,可以帮助你开阔视野, 因为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坦然的承认,也不是啥坏事 ,再怎么厉害的人,思维都是局限性,你所能听到的声音,都是自己选择的。

而且我们说,大部分人身边的朋友,也是和自己相同价值观,相同学识的。所以这就导致,你一直在笑别人“目光短浅”,而自己却也是被认知框住了。

《逻辑思维》的罗振宇, 曾经在一次读书会上说过。

而一个人,也是永远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比如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他们总以为勤劳致富,只有努力才能赚钱。一个人躺着怎么有钱入账呢。

但是股神巴菲特,即使啥也不做,也每天入账一笔巨款。他的收入,就是被动收入。躺着就有钱入账,这对于很多传统观念的人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所以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断的开阔你的眼界,让你认知不断打破壁垒。 而且当你的视野开阔以后,自己的心量也会被打开。

很多人对于读书,有一个误解,他觉得自己记不住书中的内容,非常的困惑,而且认为既然记不住,那还读书干嘛呢。

其实我们说,谁都记不住, 你读完一本书,几天以后再去回想,你会发现全部忘记了 ,只记得一些细枝末节。但是它已经跑进了你的心里,融入到了你的血液里。

我个人是有这样的体会的,比如说看完 《红楼梦》 以后,每每看到那些“ 八面玲珑、巧舌如簧 ”的人,我都能浮现王熙凤的身影。

但她的结局,曹雪芹给安排的,是被衙役在寒冬腊月里,裹着一个凉席,丢在了乱坟岗里,所以才有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所以我的人生价值观里, 对于算计这回事,总是有一种隐隐的担心 ,因为你再怎么精明,也不要忘了,也老天爷这么一算。

这就是看书以后,开始逐渐影响我的人生观,自身的气质,谈吐也会被影响。

我还记得在 《圆桌派》 里面,有一次马未都先生说过。

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我越来越发现, 一个人想立起来,你必须得去经历,自己吃过一些亏,熬过一些低谷,你才能真正的“三十而立”,不然你永远是个小孩。

现在很多女孩子嫁人的时候,说“ 妈宝男 ”那是坚决不能嫁的,其实我觉得,不是说听妈妈话的男人不能嫁,而是只听妈妈话,自己毫无主见的男人,千万不能嫁。

往往这类男生,就是没有立起来,从小到大活得太安逸了,没有遇到过什么事情,自己也从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也不知道一无所有意味着什么。

其实这就是温水里养大的孩子,没有看到过 社会 的真相,被家人过分保护了。

德云社的郭德纲先生,曾经调侃过这类人。他是这么说的。

“一个小孩,从小给他八个耳光,长大以后就是活金刚一个,水火不惧;但你要天天宠着他,没准到了60岁以后,走在大街上被人瞪一眼,当场就被气死了。”

虽然是戏言,但我觉得这是真的,经历过事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能立得住,但是那些未经历事的孩子, 遇点事情就着急忙慌的,根本没有静气,也很难成事。

所以,年轻人多去外面走走,多去经历一些事情,你自己经历多了,自然能明白,什么是“ 优胜劣汰 ”,什么是“ 适者生存 ”。

我还记得海明威的 《老人与海》 里,老人八十多天没有捕到鱼,好不容易捕到一条大鱼,还被鲨鱼分食了,自己也差点丧命。

但是回来以后,老人只是喝了一杯黑咖啡,又继续扬帆起航,出去捕鱼去了。 我个人觉得,这真的很深刻,无论生活怎么对你,你还是得继续啊。

余华的《活着》里面,也是的,富贵送走了所有的亲人,最后牵着一条老黄牛,安详的过着自己的晚年,也没有多少牢骚、怨言。 这就是厚重的人生。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看过的书,还有你走过的路。

有一天,一个九十岁的老人,和自己的棋友在公园下棋。

这时候邻居跑来了,大声的说,“ 你家房子着火了 。”

老人看了一眼气喘吁吁的邻居,淡然的说,“是真的着了吗?”

邻居大声说,“当然是着了”。

老人继续看着棋盘,随口说道:“ 既然已经着了,那就先把这盘棋下完再说 ”。

哈哈哈,有的时候,气质这回事,真的需要岁月的洗礼。

我是阿文,持续和你分享更多的人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