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时代精神的孝文化更芬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4
  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深深印刻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对于传统孝文化,你有怎样的看法?新时代孝文化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56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91.5%的受访者确认当今仍需弘扬孝文化,其中70后认同度最高。尊老敬老爱老(85.7%)、赡养父母(73.1%)、陪伴父母长辈(72.9%)是受访者认为新时代最应该弘扬的孝文化。(据5月20日《中国青年报》)

  “百善孝为先。”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而孝顺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更是把每一个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之一。我国的孝文化尽管源远流长,内涵也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但其基本的核心并没有发生迁移,一直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孝文化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自然大有不同。无论是“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腐朽思想,还是“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宣扬的“二十四孝”,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文化是永恒不变地存在着,孝道教育必须和时代精神同频共振,才能根植在普罗大众的心中。而孝文化如何在批判性继承传统孝道文化的基础上,更具备现代意识和时代内涵?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一些地方不加选择地把“二十四孝”搬出来教育大众的事情,也屡次被媒体批评。

  而从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来看,当今仍需弘扬孝文化,不过,“尊老敬老爱老”“赡养父母”“陪伴父母长辈”是受访者认为新时代最应该弘扬的孝文化。

  的确,在社会转型加剧、人口流动加快和价值取向多样交融的当下,“尊老敬老爱老”“赡养父母”“陪伴父母长辈”三者无疑是孝文化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所要弘扬的核心要义,所应提倡的孝道教育。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在这三方面做得还不够,不陪伴父母者有之,忽视父母尊严者有之,甚至于侵犯父母权益者有之,遗弃父母者有之。因此,弘扬“尊老敬老爱老”“赡养父母”“陪伴父母长辈”的孝文化,是当今时代的使命。把“二十四孝”搬出来教育大众,的确和时代的发展脱节。

  与时俱进地加强孝文化宣传,不仅是当前形势所迫,更是未来发展所需。新时代的孝道,应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这样才能够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从而让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能效仿。因此,我们在宣扬孝文化的时候,必须摒弃传统腐朽的东西,深度挖掘孝老敬亲典型的时代价值,让榜样故事走进更多人的心,这是其一。

  第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正是弘扬孝文化的主阵地。年轻的父母在此方面不仅是实践者,更是传承者,必须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让孩子能够从父母身上汲取孝文化的营养,接过孝道的接力棒。

  第三,孝文化要形成聚合效应,更需要营造全社会孝老敬亲的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老龄化社会过程中,强化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社会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构建全覆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个老人能“银发辉映夕阳红”。

  孝文化要具有时代精神,唯此,孝道才能永远芬芳!(樊树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