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资质通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1. 文言文 《资治通鉴》翻译

文言文是外语吗?。

郑文贞公魏征卧病在家,皇上派遣使者慰问,赏赐药品,往来不绝。又派了中郎将李安俨住在魏家,以便随时将病况上报。

皇上又和太子一起到他家,指名衡山公主将许配给他的儿子魏叔玉。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征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

魏征的妻子裴氏说:“魏征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她婉言推托没有接受,而用布蓬车载运棺柩去埋葬。

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皇上亲自撰写了碑文,并亲笔往石碑上写。

皇上对魏征思念不止,跟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到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魏征去世了,我丢掉了一面镜子啦!”。

2. 《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文中有好几处:"而谓之揽权",意思都是一样:才叫做加强中央集权.

臣劝陛下加强中央集权这件事,不是想让陛下像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那样的做法,(我没说)那样才叫加强集权;也不是想让陛下像隋文帝那样吃着饭也来处理政务,(我也没说)那样才叫加强中央集权,也不是要皇上您像唐德宗一样什么事都亲自过问,连宰相都不用。也不是要您像精通治理官吏、把什么事都查明、总施仁恩的唐宣宗。我觉得皇上您应该通过处理过去的事(指坏事),而防止没有发生的坏事,使奖罚之权收归皇上一人手中,不到于把这种权利移到下面的人的手中。臣希望陛下以正身(既行事作别人的表率)为集权的根本,而又把重用有才之士作为集权的辅助,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把加强中央集权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那么我所求的都得到,所希望的都如意了,即使是国家大政方针,天下大事,都可以不用声色地处理了。

完了,希望能成为最佳答案。

3.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及一篇其中的文言文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版《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书摘1) 峻兵入台城,司徒导谓侍中褚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合,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及光禄大夫陆晔、荀崧、尚书张闿共登御床,拥卫帝。

以刘超为右卫将军,使与钟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庙。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

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后宫,宫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见掠夺。峻兵驱役百官,光禄勋王彬等皆被捶挞,令负提登蒋山。

裸剥士女,皆以坏席苦苫草自鄣,无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号之声,震动内外。 初,姑孰既陷,尚书左丞孔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

及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 时官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他物称是,峻尽费之;太官惟有烧馀米数石以供御膳。

或谓钟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盍早为之计!”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遁逃以求免,何以为臣!” 丁巳,峻称诏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以王导有德望,犹使以本官居己之右。

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峻自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弋阳王羕诣峻,称述峻功,峻复以羕为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

峻遣兵攻吴国内史庾冰,冰不能御,弃郡奔会稽,至浙江,峻购之甚急。吴铃下卒引冰入船,以蘧蒢覆之,呤啸鼓枻,溯流而去。

每逢逻所,辄以杖叩船曰:“何处觅庾冰,庚冰正在此。”人以为醉,不疑之,冰仅免。

峻以侍中蔡谟为吴国内史。 温峤闻建康不守,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

庾亮至寻阳,宣太后诏,以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郗鉴司空。峤曰:“今日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将何以示天下!”遂不受。

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后赵大赦,改元太和。

三月,丙子,庾太后以忧崩。 苏峻南屯于湖。

夏,四月,后赵将石堪攻宛,南阳太守王国降之;遂进攻祖约军于淮上。约将陈光起兵攻约,约左右阎秃,貌类约,光谓为约而擒之。

约逾垣获免,光奔后赵。 壬申,葬明穆皇后于武平陵。

庾亮、温峤将起兵讨苏峻,而道路断绝,不知建康声闻。会南阳范汪至寻阳,言“峻政令不壹,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

峤深纳之。亮辟汪参护军事。

亮、峤互相推为盟主,峤从弟充曰:“陶征西位重兵强,宜共推之。”峤乃遣督护王愆期诣荆州,邀陶侃与之同赴国难。

侃犹以不豫顾命为恨,答曰:“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峤屡说,不能回;乃顺侃意,遣使谓之曰:“仁公且守,仆当先下。”

使者去已二日,平南参军荥阳毛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之。师克在和,不宜异同。

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为携贰邪!宜急追信改书,言必应俱进;若不及前信,当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使者,改书;侃果许之,遣督护龚登帅兵诣峤。

峤有众七千,于是列上尚书,陈祖约、苏峻罪状,移告征镇,洒泣登舟。 陶侃复追龚登还。

峤遗侃书曰:“夫军有进而无退,可增而不可减。近已移檄远近,言于盟府,刻后月半大举,诸郡军并在路次,惟须仁公军至,便齐进耳。

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禀成规;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如首尾相卫,唇齿相依也。

恐或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于讨贼,此声难追。仆与仁公并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

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众见救,况社稷之难乎!今日之忧,岂惟仆一州,文武莫不翘企。假令此州不守,约、峻树置官长于此,荆楚西逼强胡。

4. 文言文《资治通鉴》选段翻译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

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

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5.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资治通鉴》的意思】

原文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③威.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⑤,外皆严装⑥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⑦耳.”上尝得佳鹞⑧,自臂⑨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⑩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比不上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说服劝谏别人.每逢冒犯君主威严当面直言规劝时;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据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适可而止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见到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