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中,篱落一灯明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14

在这句诗中,作者看到篱笆下有一处零星的灯火,一定是那家的孩子正在挑灯捉着蟋蟀。

1、原文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译文

萧瑟的秋风吹动了枯黄的梧桐树叶,送来了一阵阵秋日的凉意,这风,从江面而来,而江的那边,是家乡,在家乡来的风里,我这样的旅客又如何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远远地看到篱笆下有一处零星的灯火,以我的经验来看,一定是那家的孩子正在挑灯捉着蟋蟀。

扩展资料:

这首《夜书所见》写的是作者叶绍翁在客乡的夜里的所见所感,漂泊之人对于故乡,对于亲人的怀念,都在这首诗中得以体现。诗的开篇,就用萧萧梧叶,就用江水秋风,用寒声,用客情,来营造了一幅羁旅之秋的景象。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漂泊在客旅之中的人,看着江水的秋风,看着无边的落叶,看着这样的秋景秋色,心头有怎么不起愁绪呢?

而且这句诗,也暗用了一个历史典故,晋朝人张翰本来在洛阳为官,看到江上秋风起,变想起来故乡,甚至被调侃想起了故乡的鲈鱼菜肴,就辞官回家去了,所以思乡也被称为鲈鱼之思,而江上秋风也常常被用来比作思乡的引子。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关于作者的这个假象,一般都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是作者想起了自己在家乡的孩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另外一种,说是作者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拿着点点灯光,大晚上的在外面捉蟋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绍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书所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