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1. “集”在的古文意思

集(jí)在古文中的意思:

一、动词

1、群鸟栖止于树上。

示例: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2、停留。

示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

3、集合;聚集;收集。

示例: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现在趁着他们的军队还没有集结,应该迅速追击他们。)

4、依就。

示例: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诗·大雅·大明》(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

5、至;遭受 。

示例:不其集亡。——《国语•晋语》。(不能等到遭受毁灭。)

6、完成,成功。

示例: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左传•成公二年》(他想的太多,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

7、和协,安抚。

示例:安集洛阳。——《后汉书•杜诗传》(安置在洛阳。)

二、名词

1、诗文的汇集。

2、集市。

示例:那山里关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老残游记》

3、中国古州名。北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扩展资料

“集”的字源演变

集,甲骨文中“集”字是(鸟)+(木,树),像鸟雀飞落在树上。有的甲骨文以“隹”代“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以三个“隹”代替“隹”,表示大量鸟儿栖息在同一株树上。

造字本义:动词,鸟群栖在树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众鸟共栖为“集”;众鸟同鸣为“噪”;众鸟齐飞为“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集

2. 请求文言文的集册

管 仲 相 齐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

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劝忍百箴》)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奉:奉命

B.鲁人以兵纳之 纳:接纳

C.辞曰:若必治国家者 辞:告诉

D.故请之 请:请求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以兵纳之 而与坐而问焉

b.合立当事之 不当辅以争国

A.“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不同

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

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

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

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

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

4.下列句中加点的“死”字与“召忽死之”中的“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C.等死,死国可乎

D.管仲不死,为树功

以下5—6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

A.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B.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能死的原因的托辞。

C.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D.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的原因的托辞。

6.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A.所以圣人并不要求召忽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功德。

B.所以圣人并不责问召忽为什么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作用。

C.所以圣人并不要求管仲去死,反而称赞他的作用。

D.所以圣人并不责问管仲为什么不去死,反而称赞他的功德。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寡君……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③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④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后,让公孙无知杀了襄公,立小白为桓公。

B.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之命逃到鲁国,子纠死后,召忽为他守节而死,而管仲不死,各得其所。

C.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管仲,治理好国家,一定要请回他,故向桓公举荐管仲。

D.管仲任相后,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文言文阅读§2

柯 邑 之 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 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3. 陶渊明集的文言文的答案

《〈陶渊明集〉序》阅读训练

萧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②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③。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④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跌宕:文章富于变化。③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④笃:坚定。⑤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跌宕昭彰( )

②不以躬耕为耻( )

11.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或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

《〈陶渊明集〉序》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0.①显著 ②亲自

11.从 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或人品的任一角度来谈均可,但必须体现平日读书积累。观点可与萧统相同,也可另有创见,但要做到自圆其说和不偏激。

答案举例:

①其诗语 言朴素,意境深远,开创田园诗派。如《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耐人寻味的佳句。

②其 文语言晓畅,主题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记》,其中虚构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豁然开朗”,“乃不知有汉”,“无人问 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

③其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气节高洁傲岸,令人敬仰。

:逸风飞扬资源网整理

望采纳 谢谢!

4. 陶渊明集的文言文的答案

《〈陶渊明集〉序》阅读训练

萧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②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③。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④志,与道污隆⑤,孰能如此乎!

(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跌宕:文章富于变化。③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④笃:坚定。⑤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跌宕昭彰( )

②不以躬耕为耻( )

11.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或其人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

《〈陶渊明集〉序》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0.①显著 ②亲自

11.从 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或人品的任一角度来谈均可,但必须体现平日读书积累。观点可与萧统相同,也可另有创见,但要做到自圆其说和不偏激。

答案举例:

①其诗语 言朴素,意境深远,开创田园诗派。如《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耐人寻味的佳句。

②其 文语言晓畅,主题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记》,其中虚构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豁然开朗”,“乃不知有汉”,“无人问 津”等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

③其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气节高洁傲岸,令人敬仰。

:逸风飞扬资源网整理

望采纳 谢谢!

5. 《精骑集》文言文的翻译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

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6. 古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的意思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 经典的文言文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