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田父擅功译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译文:

齐国要讨伐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四海内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着山追了三圈,翻山越岭追了五次。兔子跑在前面,犬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农夫看见并抓获它们,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自获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害怕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背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们都回家休息了。

原文: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出自战国佚名《战国策·齐策》。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渔翁之利

读音:yú wēng zhī lì。

解释: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获利。

引证: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引证:茅盾《虹》:“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

例句: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2、一箭双雕

读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引证:唐代李延寿《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翻译:曾经有两只雕在空中飞着争夺一块肉,于是拿两支箭给长孙晟,请他把雕射下来。长孙晟骑马跑上前,正遇到两只雕互相抢夺,就射出一支箭把两只雕穿在一起射下来。

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

例句:他的话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3、一举两得

读音:yī jǔ liǎng dé。

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引证: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特制者用宣纸,此外以廉纸印若干,定价极便宜,使学生亦有力购读,颇为一举两得。”

例句:我早上为了不浪费时间,一边听英语一边写作业,真是一举两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