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春分》诗词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03

《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所思者》是唐朝权德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关于权德舆《春分》诗词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所思者》

【唐】权德舆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

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

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个人简介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出身仕宦,父亲权皋,曾为安禄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以诈死逃离安禄山,“由是名闻天下”。

权德舆生于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少有才气,“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未冠时即以文章称,编为《童蒙集》十卷,被辟为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初,复为江西观察使李兼判官,再迁监察御史。唐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历迁中书舍人、知制诰、吏部贡举,后转户部、兵部、吏部侍郎、太常卿,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是中唐时期的宰相,以文章著称,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为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刘禹锡、柳宗元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

权德舆为人耿直宽和,为官公正,知人善用,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认为“民为邦本”,长期掌管贡举,能够选贤与能,选拔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被韩愈称为“是生相君,为朝德首”。

权德舆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如朱门大第,而气势宏敞”,文风儒雅,尚理弘博,其诗以五言居多,“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被南宋词论家严羽认为有盛唐之气。

赏析

这首《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所思者》诗为权德舆在春分兼社日之作。“社日”,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用来祭祀土地神,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春分节气前后,在明清以后人们逐渐把春社日和二月二结合起来,北方结合星象称之为“龙抬头”,南方依然为祭祀土地神。

春分,十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意思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为春季的中分点,《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因而春分是古代朝廷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后来和祭祀土地的“社日”结合起来,就成了民间传荣习俗。

春分和古代的社日相近,春分比较固定,社日相对变化较大,比如这首诗的春分和社日(农历二月二十七)在同一天,再比如今年(2019年)的春分(21日)和社日(22日)则相隔一天。另外在民间活动上,一般春分才算作踏青的开始。

权德舆的这首春分诗,不事雕琢,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意蕴含蓄。我们就简单评析一下。题目当中“社兼春分”指春社日和春分是同一天。“端居有怀”,端居为平常居处,端正而坐;有怀指有感。“简所思者”,“简”为书简,意思为给所想念的人写信。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春社日这天给家人写信。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首联平铺直叙,简洁明了。清晨掀开帘子坐在窗前,窗外风光优美,处处都是生机勃勃的一片!

“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古人即便是做官,只要不是本乡本土,都称为“客”。虽然客居他乡,然而看到春天百花绽放,不由得诗兴大发,赏花自然要品酒,小酌一番,以助雅兴,自然思乡的愁闷心情就会减轻不少。颔联对仗工整,“看花”、“对酒”、“诗思发”、“客愁轻”,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显出用字功力精湛,尤其是“轻”对“发”运用的非常精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唐宋时期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因而,诗人在社日看到双飞的春燕,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妻子,而春分天气变暖,景色明媚,燕子呢喃,黄莺婉转,鸟叫声更引起了思乡怀亲之情。颈联同样用词妥帖,对仗工整,随手拈来,意境顿生。

“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看到如此美景,花明柳绿,一派生机,飞鸟回旋,情趣盎然,因而所有愁闷一扫而光,然而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仍然深深蕴含在信笺之中。

权德舆这首诗,清丽明快,恬淡自然,静雅闲适,朴素含蓄,把思念亲人的心情和明媚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寄情入境,情景交融,既描写出春天的优美风光,又蕴含着深深地思念之情,感情真挚,含蓄隽永,气度宏阔,生机盎然,堪称佳作。

拓展阅读: 关于春分的诗词及赏析集锦

春分

佚名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赏析:春雨细如牛毛,所以说“雨脚落声微”。春分时节,北方的春天显得晚,南方早已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绿意盎然。

春分日

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赏析: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后,草长莺飞,春天终于来了,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风拂面,叫人怎能不心情畅快?但是对思妇来说,美景更激起了她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唐·岑参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

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

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赏析:在山间竹林里做饭,所以叫“山厨”;在林中藤萝间踏碓舂米,所以叫“野碓”。看云喝酒,开门眼前野花一片;山泉呜咽,山寺钟声;晨雨过后,河水喧闹。这样宁静自然的生活使人忘却一切尘世思虑。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赏析:诗人虽然自嘲是“白头人”,但是通过诗中的琼枝花笑,桃李艳妆,仍然透出一种达观。

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怀

唐·权德舆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

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

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赏析:诗人虽然客居在外,但是晴朗的白昼,美丽的春光中,看花饮酒,愁绪减轻不少,面对莺歌燕舞,想念亲人,还是在诗中流露一下感情。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节选)

唐·元稹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

偶成投秘简,聊得泛平湖。

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

旌旗遮屿浦,士女满闉闍。

似木吴儿劲,如花越女姝。

牛侬惊力直,蚕妾笑睢盱。

赏析:元稹笔下的“阳明洞天”,如同仙界,是世外桃源,而春分时节春祭、踏青,旌旗招展,到处是壮汉和美女。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节选)

唐·白居易

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

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

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

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

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

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

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

赏析:白居易作为郡守,在春分这一天按规矩是要宴请属下和士绅的,当时场面火爆,地上铺着熏草席供大家来坐,喝着藤枝酒,少数民族的鼓响声咚咚,少女舞姿翩翩,众人随意而坐,像复苏的蛰虫,响应着春天的生机。

村行

唐·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赏析:风中垂柳袅袅,雨点落在池塘上面,放牛娃披着挡雨的蓑衣,在风中唱着牧歌;在篱笆中窥见穿裙子的少女,村边满是桑树,好美的乡村风光,而乡村的人情更美,诗人在老乡家里休息,解下由于行路而汗湿的衣衫,主人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江上雨寄崔碣

唐·杜牧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赏析:江上雨蒙蒙,雨点打在水面上,形成了圆形波纹,好像蜀锦上面织出了花纹,传来船篷里面熟睡客人的鼾声,雨湿了钓鱼人的蓑衣,远山在雨雾中显得暗淡,柳色也变得空蒙。诗人把江上春雨写得优美如画。

上阳宫

唐·罗邺

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

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

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

赏析:“翠华”喻指皇帝。诗人在春分日去上阳宫怀古,看见到处花儿盛开,不禁想起昔日的那个太平天子到处巡游,如今虽然还有千阁门户面对嵩山,但是一切已经物是人非,看着洛水流淌只能微微一笑,慨叹昔日深宫之中,笙歌只能由梁上做窝的燕子倾听,路人遥望金碧辉煌的宫殿不禁黯然,寂寞的宫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终究仙去。这首诗景物描写与历史沉思融为一体,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寻九华王山人

唐·杨夔

下马扣荆扉,相寻春半时。

扪萝盘磴险,叠石渡溪危。

松夹莓苔径,花藏薜荔篱。

卧云情自逸,名姓厌人知。

赏析:山中隐士的生活是飘逸的,不愿为人所知,手抓藤萝登上山峰陡峭的地方,遇到溪水深的地方,垫着石头过去,山路满布苔藓,路的两边都是松树,薜荔做成的篱笆上藏着花朵,这样的生活远离尘世。

隋堤柳

唐·翁承赞

春半烟深汴水东,黄金丝软不胜风。

轻笼行殿迷天子,抛掷长安似梦中。

赏析:汴水东边的河堤上,丝丝垂柳风中飘摇。柳色如烟,笼罩宫殿,迷住了多少皇帝如在梦中,使得他们抛开长安,常驻洛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