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让人是对生命的绝对尊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早上读到写友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写友开车礼让对面车辆获得对方致意,由此引发对于道路文明的思考。说到礼让和交通,不禁让我想起车让人这个规定。

第一次知道并且亲身体验到车让人还是在2014年。那年夏末秋初,我在杭州出差。傍晚,当地朋友陪我到西湖散步,依稀记得从苏堤出来后,我们沿着树木葱茏、幽静昏暗的南山路步行往回走。当我们靠近一处斑马线准备过马路时,远处驶来的一辆高档轿车竟然渐渐放慢了速度,并且在我们还只是面对斑马线时,就已经稳稳停在了斑马线前。

我有些诧异,扭头地对朋友说,这是在让我们先过么?朋友很平静地说是的。我们轻松过了马路,车子才启动开走。这让我莫名感动,好像受到了重大礼遇,对着朋友大赞杭州司机素质高,夜晚人车稀少,还自觉给行人让路。毕竟这样的事情,在北京可不多见。北京路口最习以为常的场景是车子横冲直撞擦着行人粗野往前冲,从不会如此礼貌又温柔。行人每过一次马路,都像是在参加一场生命赛跑,需要有十分的机警。

见我如此诧异,朋友边走边跟我说起杭州严格的车让人规定,还对我聊起坚决推行这一规定的时任市领导,让我突然发现杭州不只是风景美。此后,某天清晨一辆大公交车载着满满一车人竟也停在离我几米远的地方,等待我这个行人通过路口,非但让我再次倍感礼遇,杭州在我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这也促使我突然意识到“车让人”好像是小事,却闪烁着耀眼的文明之光,是体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实在是孤陋寡闻,以为杭州是唯一一座车让人的城市,直到那年末去我第一次到深圳出差。在深圳前海工作的十多天时间里,每天步行往返宾馆与办公室,都要走过一个路口,每次过路口如遇车子,车子必然停下来礼让行人。由此,深圳也被我由衷赞美一番,并成为了我心中又一座文明之城。再往后是2017年末,我第一次赴西安出差十多天。当地同事告诉我,西安从2017年开始对标杭州,严格执行车让人规定。于是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或许源于交管部门的竭力推广,此后我听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车让人。

还是2017年,巧的是,我在读冯骥才的《激流中》时得知,美国至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车让人了。他在这本记录自己文学经历的书中,就写到第一次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发现美国的汽车主动礼让行人,感觉很新鲜,他把这事特意写进《说美国》文章中。书里还配了一副冯骥才自己画的漫画,漫画中一个行人大摇大摆走在车前,车子规规矩矩停在旁边。联想起杭州与深圳,这副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再了解一步可知,在美国,法律规定行人具有绝对的路权。从来只有车让人,没有人让车,如有违反轻则高额罚款,重则牢狱之灾。就是这样本着对生命的绝对尊重,美国有了在我们的司机看来过于严酷的交通规则,却由此造就了令人称赞的交通文明。

再看我们国家。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路上还没有几辆车。那时候,司机还是一个吃香得令人艳羡的职业,自带光环与优越感,每一辆行驶在路上的车子都骄傲得像一只扑楞着翅膀的大公鸡,行人见到要主动闪躲。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以来,车子进入寻常百姓家。道路拥堵成为常态,人车争路成为家常便饭,还衍生出路怒一族,就更不要说那些让胆战心惊的交通事故了。实际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早就有车让人的规定,只是具体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车让人真正落地,也是最近十多年才有的事情。而杭州之所以下定决心推出车让人规定,领风气之先,也与十年前70码飙车事件等交通事故不无关系。

再看我们的行人。日常生活中,中国式过马路、随意横跨护栏、横冲直撞等行人不遵守交规的现象也绝对非常普遍。有司机抱怨车让人不合理,车一味让人,会让不守交规的行人更加肆无忌惮。这可能需要观念的转变。

有人说,检验一个国家与城市文明的标准是:对待弱者的态度。显而易见,钢铁的车,其速度和力量远超越肉体的生命个体。任何行人在行驶的机动车面前都是弱者。因此,车让人,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座城市对弱者保护的态度,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对生命的绝对尊重。

我们从中美两国(当然还有其他西方国家)实践,也可以看出,在道路交通中要体现对生命的绝对尊重,塑造“车让人”这一交通文明,需要严厉的法规做保障。恰如胡适曾经说过的,人人讲规则不讲道德,则道德兴,人人只讲道德不讲规则,则道德堕落。

北京依然的路口依然乱着,尽管2017年进行过集中整治过,表面看或许是北京还没有把准路口乱象的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