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在春天游湖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1. 关于游湖的诗句
关于游湖的诗句 1.关于春日游湖的诗句有哪些
1、《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湖上》宋代: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3、《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4、《春题湖上》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译文: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5、《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22550.aspx
2.春日游湖上诗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宋朝徐府《春日游湖上》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湖上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体现出作者春日游湖的感受和情韵。这首诗的意境:春天来临,诗人在湖上游览,展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一句:“双飞燕子几时回”,诗人在湖上,看见双双的燕子从湖面上掠过,他就亲切地问燕子:“你们是几时回来的?”燕子是报春的使者,燕子来了,春天也就跟着来了。亲切一问,既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又自然地引出湖上春景的生动描绘。

第二句:在湖的两岸都是一株一株的桃树,“夹岸桃花”一起盛放就已经很美丽了,诗人在“开”字前面又加了一个“蘸”字,这就让读者想象桃花怎么要“蘸水开”呢?画面是:1. 桃花带雨而开;2. 湖水高涨,桃枝低垂。下过雨,桃花是湿的,带雨而开,花枝繁重,自然低垂下去,仿佛是在蘸着水开放。

自然引出第三句:春雨下多了,湖水涨得厉害,把桥面都淹了,“断桥”就是把桥断了,“人不渡”,人不能从桥上过了。桥被水淹,人不能渡,这本身并没有什么诗意,关键是引出了下边最精采的一句。

第四句,抬头一看,看见一条小船从那个柳树下边撑出来了,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所谓撑船,南方生活的人都知道,经常可以看见一条船被撑出来了,一个很长的杆子那叫篙,舟子就是船夫在船上把篙子这样下插到水下边,用劲向后一推,船就前进了。这就叫做撑船。最后的这一句诗是后人传诵的名句,南宋的赵鼎臣在《和默庵喜雨述怀》诗里边说: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说懂得讲“春雨断桥”这个好句子的,人家说是谁呢?是徐师川。

至于这首诗的理趣和意境,相信读者所处环境不同,感受自然也会不一样。
3.形容“夜晚在湖边散心”的诗句有哪些
1、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储光羲《钓鱼湾》

译文:直到日暮等待知心人,系上小船停靠绿杨岸。

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译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3、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译文: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

4、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译文: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黄鹤楼》

译文: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8、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

译文: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4.饮湖上初晴后雪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注释:[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5.春湖游的诗句意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2、绘秋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森林旧有高人隐,寻到梅花却系船。——明·马一龙《新丰夜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