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国才女林徽因,如何成就自己建筑师梦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一提到林徽因,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她和各大才子之间的感情纠葛,在读林徽因传记的时候明白一个道理:优秀的貌美女子从来不缺乏追求者。

林徽因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是清朝末年创办新学的先驱;她的父亲林长民,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曾经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与改革家梁启超是至交好友。其林长民培养林徽因,也颇为用心。在林徽因16岁的时候,林长民就利用工作之便带她去欧洲游学。他告诉女儿:带你来欧洲,就是专门让你增长见识的,希望你能够抛开日常的繁琐,磨砺见解和能力。

正是这个契机,林徽因接触到了建筑方面的知识,并为之奋斗一生。她随着父亲游学欧洲时,女房东就是一位建筑师。林徽因经常跟这位建筑师一起写生,作画。在这位女房东的影响下,林徽因明白到建筑并不是仅仅是盖房子,它是一门艺术,是“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她萌生了想要学习建筑的想法。

我是这样理解林徽因选择美术系的,依照丰子恺对美术的形式而分类:建筑、雕刻、工艺,在立体上表现的叫做“立体美术”。图画,在平面上表现的,叫做“平面美术”。学建筑、学雕塑的人,必须先从学图画入手。美术学校里的建筑科、雕塑科,第一年的课程仍是图画,以后亦常常用图画为辅助。反之,学图画的人就不必兼学建筑。

在林徽因学习期间,她的父亲意外离世,让她备受打击,差点中断学业。后来在梁思成父亲梁启超的鼓励和指导下,她才鼓起勇气完成学业。这段漫长而痛苦的时期也让她对建筑学习更加忘我。

学成毕业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决定的回到祖国,想为中国的建筑史做些什么,希望自己的国家也有一种能够让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建筑理论,让中国的建筑文化永世永世流传下去,当时他们面临着中国建筑史资料是相当缺乏,这时梁启超的一番话打消了他们的余虑。他告诉他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要问将来成绩如何,尽自己能力去做,总会有成就,对社会也总会有贡献。梁启超还寄给他们一本名为《营造法式》的书,它是中国宋代的建筑手册。这更加坚定了他们回国做建筑研究的决定。

其实林徽因身体一直不大好,一直都患有肺病,加上家里大小事务要操持,生了孩子后身体就更羸弱了,但她都没有放弃对建筑学的追求。即使有些遗址在荒芜岨崎盘旋山路上,都是亲力亲为,到了后期实在病情加重,无法出行,就做梁思成的后方,协助他搜集资料,绘图摄影。

他们考察的地方也多是穷乡僻壤,吃的食物粗糙单一,有时候只能吃罐头,住地方条件也很差,床铺上都是跳蚤,总是被咬的满身包,有时候还要在野外露营。有些古建筑年久失修,看上去很好,但是一脚踏上去就可能腐朽断裂,有些道路崎岖不平,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悬崖,踏错一步就有生命危险。粗糙的食物和艰辛的路途都在损伤林徽因的健康,但是她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好在,林徽因和同事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们有了很多古建筑发现,像蓟县的独乐寺、应县木塔,最激动人心的是,他们发现了——佛光寺。这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到处都是蝙蝠和臭虫,林徽因他们就在蝙蝠的撞击、臭虫的侵扰中整整工作了一周。他们爬上脚手架,拂开灰尘,终于确认这座建筑是唐宣中时期所建,已经有千年历史,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在历年考察中找到的唯一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在此之前,日本建筑学界曾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要看只能去日本奈良。现在,这个传闻被打破了,林徽因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我们自己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因为身体的原因,林徽因不方便再参与实地考察,但是她也没有因此停下对建筑的研究。她开始在病榻上,为梁思成做一些辅助工作。在梁思成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中,辽代和宋代的部分,就是由林徽因参与撰写的。整本书,都是经过林徽因的校对,补充才得以成稿,而里面最有文采的部分,几乎都出于林徽因的润色。

在林徽因的年代,女子虽然也开始参与工作,参与文化社交,但是人们还是会有意无意用“郎才女貌”来做性别评判。林徽因对自己的事业始终有着一份自豪,所以她十分不喜欢这种郎才女貌的。

虽然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林徽因都做的是建筑的边缘和幕后工作,但她从来不为之烦恼,而是乐在其中。1928年,夫妻二人从美国学成归来,梁思成进入东北大学任教,在此开创了一个新学科,新学科的筹备很忙碌。林徽因便从福建老家赶到东北来帮梁思成分担事情。梁思成讲建筑,林徽因担任的则是英语专业课和美术装饰史课的教授。

对自己有要求的女性,在生活中也会有映射,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态度,那时林徽因刚从福建搬来,看到梁思成忙于工作,而家里乱糟糟的时候,把家里里外翻新了一番,台灯换上了好看的灯罩,茶几也摆上了挺秀的绿植。她还生起炉子,安上烟囱,夜里备课也不再冻手冻

随着战乱结束,新中国,林徽因也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不再只是“梁思成太太”,而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站到了人们的面前。1949年3月,她被聘请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接着又参与到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中来。国徽的设计由林徽因所在清华小组和中央美院小组承办,为了拿出理想方案,林徽因查阅大量古代典籍和外国资料,最后借鉴汉代镜子的形式,用来强调“中国特征”和“庄严富丽”,又把齿轮和稻穗元素加入进去,象征着工农联盟的国体。几易其稿后,最终被采纳。

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几年,她一直都在工作,把全部的热情都投注在了建筑事业上。

林徽因一生都在追求建筑事业,不忘初心,任何艰难困难都没有阻挡住她的脚步。她放弃国外稳定的生活,餐风露宿地研究中国古建筑,战争没有让她停下,病痛也没有打倒她,她从热爱建筑的小姑娘摸爬滚打,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生命是一段精彩旅程,要活的有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