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说课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一、说教材

《我的小桃树》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来反映作者对美好未来、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文章句子,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树立对人生理想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树立对人生理想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二、说教法

含情诵读、读中感悟,自主研讨,合作探究

三、说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欣赏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朗读;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圈圈点点,勾画标记,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四、说教程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由谈梦想导入,既切和本课的教学难点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直接给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设置主问题了解小桃树受到的委屈。了解小桃是的可怜。(在设置为题,风雨中的小桃树是怎样的,了解小桃树的顽强。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自主探究、扶放结合,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适时给予点拨提示,使课堂环节自主、高效。)

(三)精读品析,体悟情感

(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带领学生深入品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情感,感受小桃树的不屈精神和它带给作者的希望与信心,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设置主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引发学生思考小桃树与我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谢小桃树就是为了写我的经历和感受,进而了解作者写作目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谈启示和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但作为教者,我们还有义务让美好的情感得到提炼、得到延伸。小桃树的不屈精神给予了作者面对挫折的希望和信心,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能从中吸取养分、获得力量,将这种感悟写下来的过程就是一种体会情感,提炼情感,深化情感,传播情感的过程,不仅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加凸显了语文学科本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说学法

1、初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后,通过范读、点名读、自由读,让学生从读中深刻感悟作者情感,并勾画出描写小桃树的句子,体会小桃树生长过程中经历的艰辛与磨难,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积累语言、体味人生。比如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小芽的样子,你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从“委屈”一词入手理解,结合“瘦瘦的”、“黄黄的”两个形容词,想象小芽瘦弱的样子、神态,体会小桃树的“先天不足”和作者对它怜惜的情感。

再比如,度风雨中顽强的小桃树时,提醒学生抓住文中一个“竟”字,充分体会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让学生练习朗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评价引导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抓住两个“千百次地”和一对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动词“俯下身去”、“挣扎起来”,体会小桃树在风雨的摧残中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再次品读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曲折的成长经历,体会句中所暗示的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体会到顽强拼搏精神的可贵之处。(含情诵读、读中感悟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最佳方法之一。通过一次次情感逐渐深入的朗读,在品味词句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因情赋声,以声传情,成为沟通文本形象和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桥梁,促使知情和谐统一。)

总之,本科教学注重朗读,注重对重点语段的赏析,可以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轻松自主的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同时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适时圈点标注,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六、说板书

文章借小桃树的生长来比喻“我”的成长,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我”对美好未来、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因此板书中突出顽强和启示这两点重点。这样设计板书,中心突出、简洁明了,使板书与课文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