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之十八:孔子的政治观念和人生思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共11章,621个字,是论语重要的结论性篇章,其重点内容是表明孔子的政治观念和人生思想,用本篇第6章和第8章的原文词句说就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和“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前面一句意思是:天下太平,我就不去改造它了。换句话说就是如今天下大乱,治国安邦于我而言责无旁贷。后面一句“无可无不可”,不是一般人通常理解的“怎么都行”的意思,而是说在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可以博采众长,虚心听取意见,不固执己见的意思。

  本篇1至4章为第一部分,以若干史实论述殷纣王、鲁庄公、齐景公、鲁定公等君王的“无道”。正是他们的“无道”,才致使微子去国,箕子为奴,比干谏死,柳下惠三黜以及孔子在各诸侯国之间疲于奔走,弘道无果。也正因如此,春秋末年,才有众多隐士出现。 

  本篇5至9章为第二部分,紧接上文的乱世无道写山林隐士。这里有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逸民贤者和乐官八师。他们或歌咏趋避,或櫌耕乡野,或植杖而芸,或志身高洁,或散至江河湖海。他们对孔子的态度各异,有的诚恳劝谏,有的冷言相待,有的置之不理。对此,孔子都予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儒家是“舍我其谁”的济世为民,道家是“无道则隐”的“有所待之”,但相同点都是善的,好的,都是希望国家好,民族好,世道太平,国泰民安。孔子与上述诸位隐士,没有根本的分歧,只是殊途同归。

  本篇10至11章为第三部分,主要讲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周朝能够持续八百年?因为很多人与“周有八士”一样为国尽忠,人才济济,国运兴旺。何以如此呢?孔子在第10章,借周公的话作了回答。我将其概括成“四要四不要”,即:要大公无私,不要只想着给自己的亲信亲属好处;要注意疏通下属情绪心理,不要让干部在工作中积攒怨气;要知人善任,推及爱人,不要求全责备;要怀旧念人,不要无故抛弃故交。诚如是,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太平盛世就会出现了。

  顺便说几句题外话,本篇篇幅不长,字数不多,但描摹形象,刻画人物生动。仔细品读,能感受到柳下惠三黜而不去邦国的赤子之心,能体会孔子为了实现理想抱负而周游列国的艰辛、无奈与执着,能领悟隐士贤者虽身处逆境,却对脚下山河土地的深情厚谊。当然,阅读本篇,最重要的还是折服于圣贤所表达的虽穿越几千年而至今颠破不灭的真理。

  我爱真理,所以我爱孔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