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与语文教学怎样相结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4-11
结合文本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1.从课题入手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有的课题包含着丰富的阅读因素,在布置预习时可以让学生从题目入手,围绕题目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相关知识或写作背景。如在教学《白鹅》(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明天我们要学习《白鹅》一课,鹅是一种非常高雅又有趣的动物,它的身上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家后在百度中录入“鹅的故事”,看你能了解到哪些有趣的故事。课文还没学习,学生对鹅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了未学其文、先爱三分的效果,有助于学习课文时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理解。
2.从矛盾点入手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有的课文有很多前后相矛盾的地方,而这些矛盾的地方又恰恰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地方。教学中,如抓住这些矛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进行拓展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主题拓展阅读方法。如《草船借箭》是一篇古典文学作品。很明显,编者的意图是激起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但要通过这篇课文就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抱着《三国演义》阅读很不容易。在执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可抓住课文中的几个矛盾点,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1.鲁肃是谁的人?诸葛亮明知鲁肃是周瑜的人,为什么还敢把准备草船这样重要而机密的任务交给他?2.鲁肃在草船借箭这件事中帮了谁?他为什么不帮他的上司周瑜对付诸葛亮反而帮助诸葛亮?这几个矛盾点,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个结,他们有强烈地要解开这个结的愿望,而这几个矛盾点仅靠阅读《草船借箭》是无法解决的。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进行拓展:事实上,鲁肃在周瑜屡次陷害诸葛亮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帮助诸葛亮渡过难关,要想知道鲁肃为什么要帮助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敢于信任鲁肃,请大家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这样,学生带着强烈的疑问阅读,兴趣就有了,就明白了,鲁肃之所以屡次帮诸葛亮,是因为他就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创始人,他屡次帮助诸葛亮,就是要顾全大局,加强团结,共同抗击强大的敌人曹操。
3.从人物命运入手进行主题拓展阅读。人都有关注人物命运的特点,所以善于制造悬念的导演都会在每一集连续剧的结尾吊足观众的胃口,吸引人一集又一集地看下去。其实,我们也可以根据人的这一特点,学学导演,在学生有效阅读文本、对课文产生兴趣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从而有效地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比如教学《景阳岗》一课,可在学生品读了武松打虎,感受到紧张、精彩、神勇、刺激后借机拓展:马上看林冲,马下看武松。武松的拳脚功夫最是厉害。他性格豪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绝对出手”,武松在《水浒传》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痛快淋漓,荡气回肠的故事。武松打虎与那些故事相比,不过是小菜一碟。比如飞云浦脱险,当时武松因打了蒋门神被张员外陷害,手脚都带上了铁链,脖子上还带着枷锁,被两个捕快押到一个叫飞云浦的险境,前后出现了四个杀气腾腾的执刀杀手,再加上两个已经抽出刀来的捕快,共六个人要杀他。这飞云浦,就是悬崖上的一座独木桥,两边都是万丈深渊,他的手脚又都被铁链枷锁缚住了,逃是没法逃了,一般人只能引颈受戮了。当时,一个捕快趁武松不注意,把绑在武松脚上的铁链一拉,就把武松拉倒了,然后顺着地面只顾拉着跑,武松站都站不起来。而那几个杀手拿着刀对着武松只顾乱砍,在这种情况下武松的命运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二天学生只要读了肯定会争着说武松是怎样脱险的。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阅读“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等一系列有关武松的故事。一星期下来,正好是一个武松专题研究阅读,使武松在学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从课文作者入手进行主题拓展阅读。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大都始于具体的课文。比如新美南吉,学生就是从课文《去年的树》开始认识他的,然后阅读他的《小狐狸买手套》《白蝴蝶》等,渐渐喜欢上这个作者,再去找更多他的书来读。渐渐地就形成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或课前,或课尾,或课中,要适时地把作家请出场,推介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家的初步认识,开启一扇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阅读大门,从而对其作品产生阅读期待。
我们说,一旦学生对某一作家的作品产生阅读期待,教师就可趁势开展以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当然,对不同作家的作品,要采取不同的推介方式。比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时,还可与学生共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主题阅读的关键是学生兴趣的激发。如果学生连课文都不感兴趣,你还让他拓展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进行主题拓展阅读前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课外阅读欲望。同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与跟踪反馈。
需要注意的是,主题拓展阅读不一定每课都要进行,不求多,要求质。如果一学期有效地进行几次像武松专题阅读或安徒生专题阅读这样的主题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定能大大提高,从而真正达到“扎根课内,拓展课外,大量阅读”的目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