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膳食营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骨碎补,是一种源自槲蕨科植物的根茎药材,包括桷蕨、秦岭槲蕨、光叶槲蕨和崖姜蕨。桷蕨生长于海拔200至1800米的林中岩石或树干,分布广泛;秦岭槲蕨生长在900至2800米的林缘石和山谷岩石间,主要在西南及山西等地;光叶槲蕨生长在500至2400米的林中,分布在西南及广西;崖姜蕨则生于1000至1900米的林中树干或岩石,华南、西南和福建、台湾等地可见。全年可采挖,洗净后干燥,有时还需燎去毛状鳞片。


槲蕨根茎呈扁平条状或片状,棕色鳞片密布,叶柄痕和纵脊纹明显,质地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秦岭槲蕨根茎呈圆柱形,鳞片条状披针形,断面棕黄色或灰白色。光叶槲蕨根茎扁圆形,鳞片红棕色,质脆,味咸涩。崖姜蕨根茎圆柱形,鳞片松软,断面褐色,气微,味涩。


骨碎补炮制有多种,如砂炒、炒制、酒炙、盐炙等,储存时需干燥,特定品种需密闭。不适宜阴虚内热者使用。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强腰、活血止痛和续筋接骨的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足膝痿弱、风湿痹痛、耳鸣耳聋、牙痛、久泄、遗尿及筋伤骨折等。但需注意食物相克,忌与羊肉、羊血、芸苔菜等搭配,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在药膳应用上,如治疗肾虚腰痛,可与杜仲、附子、山茱萸等配伍;治疗跌打损伤和骨折,可内服或外用,甚至能用于治疗斑秃和顽固性皮炎。




扩展资料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 ~15cm,宽1 ~1.5cm ,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