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怎么死的?

同上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4

撞机而死,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拓展资料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进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校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3年春,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的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徐志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1931年初,为了照顾新婚不久的陆小曼的生活并陪其开心取乐,徐志摩舍北平同事朋友而跑到上海光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当他闻知正任教于东北大学的林徽因旧病复发后,心中陈封日久的感情像一个庞大的五味罐突然被捣毁了盖子,一股酸甜苦辣香的混合气体轰地喷射而出。在这股冲天之气的激荡中,徐志摩经不住诱惑,当即把陆小曼从怀中推开,翻身下床走出家门直奔沈阳而去。在寒风凛冽、雪花飘荡的北国,徐、林的两颗心渐渐消除了寒气,大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意。因有了这股暖意,徐志摩就无心在上海与南京教书而图谋北归了。

  这年春季开学后,徐志摩受胡适聘请,到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授并兼北平女子大学教授,自此得以经常到沈阳与林徽因相会。当林徽因旧病复发时,“众人商议着,不知该怎么办,他(徐)主张她(林)搬到北平来,这儿的医疗条件较好,而气候也较温和”。(《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徐志摩的力主下,林徽因携女儿再冰回到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疗养。天助佳人才子,徐志摩借此机会不断地跑到香山探访林徽因,二人的接触更加频繁,感情再度升温,此时的徐志摩与新婚不久的妻子陆小曼之间已出现了裂痕,徐、林之间的感情大有春风化雨、旧树发新枝之势。有了这样一种不可遏止的情势,“(梁家)北总布胡同的房子(就)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个家”。除了平时吟诗作赋,大摆“龙门阵”,徐志摩还经常要在此留宿过夜。据林徽因的美国女友费慰梅说:“徽因和思成待他如上宾,一见了他们,志摩就迸发出机智和热情。他乐意把那些气味相投的朋友介绍给他们……无疑地,徐志摩此时对梁家最大和持久的贡献是引见了金岳霖——他最挚爱的友人之一、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老金’。”

  老金的加入使“太太客厅”更加热闹起来,但这种气氛未能持续多久,一个不祥的重大事件出现了。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在“济南号”起飞之前,徐志摩曾给梁思成、林徽因发电报,嘱下午三时到北平南苑机场接他。梁思成驱车在南苑机场直等到下午四点半仍无飞机的踪影,只好返回。林徽因预感事情不妙,立即打电话告知胡适,请胡设法打听飞机动向。第二天,当胡适看到《晨报》登载了中国航空公司飞机遇难的消息后,断定徐志摩可能已遇难身亡,遂立即借中基会任鸿隽的汽车至中国航空公司询问,没有得到死者的姓名。直到十二点多钟,打电报给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才得到了确切消息——徐志摩驾鹤西去。噩耗传来,林徽因当场昏倒在地。下午,梁思成、林徽因、张奚若、陈雪屏、钱端升、张慰慈、陶孟和、傅斯年等相聚胡适家中,众人相对凄婉,张奚若恸哭失声,林徽因潸然泪下。22日下午,受北平学界同人委派的梁思成、张奚若、沈从文等人于不同地点赶到济南白马山,收殓徐志摩的遗骸。梁思成带去了他与林徽因专门赶制的小花圈以示哀悼。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liangsclwy/23.s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2-06
徐志摩死前的几个征兆

现在说说徐志摩的死。许多人,比如胡适、陈梦家,都认为,徐志摩发表于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的那首题为《黄鹂》的诗,是诗人提前在描写一年后自己的死。这诗中写道:

等候他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他,但他一展翘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他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如果我们联系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而死,则他这描写也太让人惊异了些。其实,在徐死前一年,也就是1930年,他还写有一首比《黄鹂》诗更应该让事后的人感觉不安的诗,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诗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这首诗题为《一九三0年春》只有短短四句,是这样:

霹雳的一声笑

从云空直透到地

刮它的脸扎它的心

说:“醒罢,老睡着干么?”

我们看诗的前两句,比上面那首《黄鹂》是不是更让人惊心动魄呢。我们完全可以将之拿来形容一次飞机失事。早在1925年,徐志摩写有一篇散文《迎上前去》,其中有几句没有题目的诗,有一句是这样的:“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这三首诗前后印证,确实映射出了某种神奇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不可改变的宿命的味道。

一个人身败事败大多从家庭败起。家好比一个人的保护伞、港湾、盔甲、后院。家庭出了问题,这个人就失去了保护与回旋的余地。心灵也好,身体也好,都极易遭受打击,甚至毁灭。徐志摩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极其痛苦的,这痛苦就来源于他与陆小曼婚姻的不幸。这方面,诗人的友朋多有暗示。婚后的陆小曼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不能给徐志摩提供动力、助力、活力,甚至还给他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打击和挫折。这使诗人疲于奔命又无法摆脱。胡适曾经认为,徐志摩那首《生活》的诗就是他自认失败的证据。我们看: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这首诗写于1928年5月,其时,他已经与陆小曼结婚两年,并定居上海。这一段时间里,与陆小曼相关的风波曲折很是闹了一些。加之陆在生活上除了挥霍之外,还染了毒瘾。据徐与陆的干女儿何灵琰记载,她每天的作息是昼夜颠倒的。白天不到下午五六点不起,晚上不到天亮不睡。此种状态,对于对婚姻抱着理想想望的徐志摩而言,其痛苦沮丧是不难想象的。所以,写完《生活》诗后,他就起程赴日本、美国和欧洲旅行。从这首诗我们能看出什么?大概是:哀莫大于心死吧。

以上是从徐志摩的诗歌作品来看他的死。更让人感觉诡异的是,他死前几天还有一些更直接的征兆,他的许多朋友都提到了这一点。比如,方令儒在《志摩是人人的朋友》里转述凌叔华的话说,凌在几年前与徐志摩在一个雪天同游北京西山,回来后,徐写了一篇纪游的文章,凌抄了在本子上,并在第一页上戏题一句:志摩先生千古。1931年11月上旬,徐离北京去上海前,凌无意中给徐看了,徐说:“哪就千古了呢?”郑振铎在《悼志摩》里更是提到了两条。一条是许地山说的,许地山最后见到徐志摩也是诗人南下前几天在前门,徐对许说要南下,许问他几时回来,徐说:“那倒说不上,也许永不再回来了。”许地山觉得这话有些“语谶”。另一条是一个叫“铁岩”的人说的,铁岩说:“事情是有些可怪。志摩的脸色不是很白的么?我最后的一次见到他时,觉得他的脸上仿佛罩上一层黑光”。

这几条大概已经足够了。

孔子说,死生亦大矣!生与死的问题确实是每个人一生中的最大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属于每个人独有,但每个人却又完全地无从把握。这是不是生命之最大吊诡处?打个比方,上帝说,生与死都给你了,但你只有经营权,却没有所有权,更没有转让权。仔细想想,不由人不凛然惊心。特别是死,生之前,我们无知无识。而死之前,我们却体味太多。因此,人对于死去总比对于出生更在意吧。这在语言学中就有体现。比如我们的语言中有“生死”“存亡”“绝续”等等这样的词汇,这些词汇里面虽然有“生、存、续”,但更强调的是“死、亡、绝”。所以,人们对于死更在意。也因此,人当大限来临,不论这大限是天意还是人为,他总会有一丝莫明的感应。这感应是上帝的提示么?

宇宙浩瀚,天道渺茫,人生偶然,运命难测。具体到每一个人,面对大千世界,万丈红尘,该当何以自处?我想,无他,一字“达”,足矣
第4个回答  2020-03-27
徐志摩是飞机失事死的。在搭乘飞机前往北平时,因大雾天气飞机航行出现问题,撞上了开山。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所有人员全部遇难。当时搭乘飞机前往北平是为了参加林徽因的演讲。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扩展资料:
徐志摩文学方面的成就: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处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沆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第5个回答  2007-12-0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间。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徐的前妻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另据有的传记作者透露,在结识陆小曼之前,徐志摩与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有过短暂而隐秘的恋情,赛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终未留一字痕迹)。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以上是别人的文章。我要发表点见解了。徐志摩是飞机失事死的吗?No.这只是直接原因、表面原因,深层的原因是被陆小曼害死的!他既放弃了温柔贤淑大方的张幼仪,也放弃了秀外慧中、识大体、有理想追求的林徽因,却选择了低俗的陆小曼,他能不死吗?陆小曼除了勾引男人,还会干什么?徐的死让她心里有愧,再说她都人老珠黄了,还能去勾引男人吗?可不是要待在家里吗?至死都没出版《徐志摩全集》,太可笑了!要是换了林徽因,能出版不了吗?如果陆小曼跟他住在北京而不是纸醉金迷的上海,他何至于乘飞机去见林徽因呢?不是他放弃林徽因的,而是林徽因当年在只知儿女情长的徐和有抱负的梁思成之间选择了后者,跟别人成就佳话去了。要是我也会做出和林徽因一样的抉择。所以林是他一生的心结。他深爱着林,所以要抓住一切机会见到林,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