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腼腆,谁的错?遗传学来告诉你真实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女儿三木性格内向。从咿呀学语起,教她跟人打招呼,她最多也就报以嫣然微笑,很少在熟人面前言语,陌生人就更别提了。


渐渐大了些,在家里小话痨一个,可一旦去外面,就很少言语。即便去很多小朋友玩的地方,比如公园,她也是独自玩,很少主动和陌生小朋友一起。


出现这种情况,我也在找自己的原因,因为我很少带她去找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认识到她可能会出现社交方面的问题,于是,两岁多送她去了幼儿园的婴幼班,想着让她早点融入群体,在大群体中去自我成长。

记得入园的第一学期,每每老师将小朋友们在班上的活动、学习照片和视频发到家长群时,都发现她要不是在独自玩,要不就是在活动场地边上看着大家做早操或集体活动,我和她爸私下里笑称她是个“小监工”。


班上几位老师为此还专门找我谈过几次话。说她性格太内向,太害羞了,和同学、老师都很少交流;说她在幼儿园很孤僻,不合群;说她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她回答,她还道:“老师,我没有举手啊。”让老师哭笑不得。老师问她知道答案吗,她说知道;说她在新学某个事物时,从不马上上手,总是要先观察,直到她自己认为可以独立完成了后才会动手,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说她在班上很听老师话,很讲规则,做事也有条不紊,每次玩区角 游戏 就是她的强项,玩了后还会将所有玩具归类放置,是老师的小助手。


新报的编程课,又是如此。几乎每换一个新环境,刚开始的阶段都是重复出现这种情况。我有点急了,这样下去可不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对于孩子性格中好的特质要发扬,缺陷则要及早进行干预,帮助她改掉不好的毛病,我还买了很多关于儿童性格、心理、行为、情绪、沟通方面的书,誓要将其性格研究透,找出解决之道。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听说过。那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天生的还是家庭环境以及养育者的原因造成的?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

心理学家将性格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亲切型。这四种性格又用四种颜色来代表:红色性格=表现型;蓝色性格=思考型;黄色性格=指导型;绿色性格=亲切型。

蓝色性格特征为:稳重、低调、内敛、含蓄、善于思考、爱提问、遵守规则,酷爱规律和逻辑,理性而敏感,遇事沉着冷静,做事严谨细腻、有很强的自律精神。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专注。与其他类型性格的孩子相比,思考型的孩子更能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但是这一性格的缺点是:敏感多疑、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害怕融入陌生的环境;爱思考,却也容易钻牛角尖;注重细节而忽略大局。


蓝色性格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不爱说话。尤其在和陌生人相处时,他们往往更是沉默寡言。蓝色性格的孩子 情感 极其细腻,对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因为比较内向,所以显得胆小谨慎,不像红色性格的孩子能很快融入新的环境。


对照书中对四种性格所述以及测试,我把三木对号在了蓝色性格。这可不就是她的写照吗?可三木在家时是个十足的小话痨,在外面陌生的环境中的确不太爱说话,除非是她觉得这个新的环境能让她感到安全和放松,她就会很快融入其中。


和老师聊过三木属于蓝色性格,这或许也是她性格里的很难改变的因素之一。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对于她的内向性格,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希望她能在新环境和陌生人面前变得活泼开朗一些。就像她正在学的在线编程课,创作中的她总是天马行空、创意无限,但每次上思维逻辑课时,即便面对她非常熟悉和喜欢的老师,在一众陌生同学面前,让她分享她的创作故事,她就开始沉默不语。一个人知道得再多,但不善表达,别人也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吧。


固然,每个人的性格与气质从出生起就不尽相同,但是否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有所改观呢? 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带着疑问,我又开始行走于图书馆,查各种遗传学、心理学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我查到了。

遗传力估计值

要得到遗传力估计值,一般采用血亲研究,即把不同血亲水平的家庭成员的特征进行比较。把拥有相同基因的同卵双生子与有一半相同基因的异卵双生子作比较。通过对13000多对双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起着中度作用。


案例:祖籍墨西哥的一对同卵双生子阿德利亚娜和塔玛拉出生后不久就被纽约的两个家庭收养。直到他们两人的一个共同的朋友察觉两人很相像,她们才知道对方的存在。两人在20岁重逢时发现了很多相同之处:喜欢同样款式的衣服,都是班里的中等生,都喜欢熬夜,都热爱跳舞。对于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对许多人格特质都起作用。不过,并非所有分开抚养的双生子都跟这对一样相似。


被动相关性

在幼儿时期,遗传—环境的两种相关性比较常见。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替孩子营造环境,而这种环境是受父母自身遗传特质影响的。比如:身为优秀运动员的父母喜欢户外活动,他们带着孩子去游泳,练体操。孩子在身处“运动员的环境”的同时,他们也许还继承了父母的运动天赋。这样一来,在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下,他们可能也会成为优秀运动员。

就如曾看到过的《爸爸,去哪儿》中体操王子李小鹏,在节目中带着女儿奥利去到体操馆,小小年纪的她展示了体操“功底”,这或许就是最好的解释了遗传和被动遗传。


主动相关性

当孩子到一定年龄,主动的遗传—环境相关性占据上风。当孩子把生活经验扩展到家门之外、有了更多地选择自由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寻找适于展现自己遗传潜力的环境。身体协调、体格健壮的儿童把时间消磨在运动场上;有音乐天赋的儿童会参加学校的管弦乐团;睿智和求知欲强的孩子则喜欢将自己浸泡在书海里。

这种主动选择适合于自己遗传特质的环境倾向,称为小环境选择。婴幼儿没有能力做小环境选择,因为成人替他们选择了环境。而成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才能越来越多地掌控他们的环境。


害羞和社交性的相关生理因素

在对几百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中,凯根(Kagan.1998)发现,大约20%的婴儿因为新异刺激而烦躁,40%的婴儿在面临新情境时,自在甚至高兴。大约20%~30%的婴儿长到后仍然保持着他们的风格。


对于害羞、抑制的儿童来说,新异刺激很容易激活杏仁核及其与大脑皮层的联结和交感神经系统,使个体在面临威胁时生理上做好行动准备。对于善交际、非抑制的儿童来说,相同水平的刺激导致了较低水平的神经兴奋。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给成人看一组陌生面孔时,那些在两岁时曾被划分为抑制儿童的成人比被划分为非抑制儿童的成人,其杏仁核活动水平更高。这两种情绪风格也可以通过那些由杏仁核中介的生理反应加以区分:


心率

从出生几周开始,害羞儿童的心率就一直高于善交际儿童,面对不熟悉情境时,这些儿童的心率进一步加快。


皮质醇

害羞儿童唾液里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浓度高于善交际儿童。


瞳孔扩张、血压和皮表温度

与善交际儿童相比,害羞儿童在面对新异刺激时,瞳孔扩张更大,血压升高更多,指尖温度更低。


与人和物接近

退缩相关的另一项生理指标是大脑前额叶电波。害羞婴幼儿右额叶的脑电波水平更高,而右额叶的活动与消极情绪反应有关;善交际的儿童则刚好相反。杏仁核的神经活动传递到前额叶,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抑制儿童的大脑皮层的一般激活程度也更高,这是高情绪唤醒和对有潜在危险的新异情境的高监控的一个指标。


各种科学验证,孩子的性格的确受遗传和先天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

极端害羞或极端善交际的儿童都遗传了某些生理基础,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类型。然而遗传力的研究表明,遗传对害羞和社交性质有较低的影响,而后天父母经验的影响较大。


儿童教养方式影响着那些情绪反应强的婴儿会不会变成胆小的儿童。 疼爱、教养有方的父母可以减少害羞婴幼儿对新异刺激的生理反应。


而冷漠、粗暴的父母会加重孩子焦虑,过多的压制和批评绝对是大忌。大声叱骂和指责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变得更加胆小拘谨。 如果父母一味地保护那些不喜欢新异刺激的儿童,即使很小的压力也不让他们经历,那么这些儿童就更难克服退缩,适当地要求孩子接近新情境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性格特点后,就需取长补短,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培养他们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没有什么比鼓励和赞美更能让他们充满自信力,而一旦有了自信,他们性格中不善与人沟通的缺陷就能得到弥补。有了自信,他们就会乐意与他人交往,更乐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


正如胆量都是靠“练”出来的,孩子的主动性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也是可以练出来的。

嗨!大家好,我是一即,周一~周五,每天20:00,更新,我们不见不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