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吃西瓜》的寓意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各位,诸位,帮忙给用专业语言说一下《猴子吃西瓜》这个故事的寓意吧…谢谢啦…

《猴子吃西瓜》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讨论不见得是有效的,结果如何在于自己的判断。

    年长者,专家者并不一定事事都通晓。

    要敢于怀疑专家或领导的观点,因为也许它们本来就是错的。

    最好的办法是实践,吃一口皮再吃一口瓤,不就知道应该怎么吃了?五、是不懂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嘿嘿,看故事中描述的,估计是老猴子也不知道怎么吃的,只是从大家提供的意见中选择了一个,却被大家当成了正确答案。

寓言故事的历史发展: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西元前六世纪,希腊、印度和中国就有许多寓言故事出现,如西方的伊索寓言、佛教的《百喻经》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著作。公元前二世纪的战国时代更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连带地也创造出大量的哲学性寓言,在荀子、墨子、韩非子中都可看到不少寓言故事,《庄子》书中寓言约200则,更堪称为战国寓言的代表作。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4
一、是讨论不见得是有效的,结果如何在于自己的判断。二、是年长者,专家者并不一定事事都通晓,三、是要敢于怀疑专家或领导的观点,因为也许它们本来就是错的,四、是最好的办法是实践,吃一口皮再吃一口瓤,不就知道应该怎么吃了?五、是不懂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嘿嘿,看故事中描述的,估计是老猴子也不知道怎么吃的,只是从大家提供的意见中选择了一个,却被大家当成了正确答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03
《猴子吃西瓜》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讨论不见得是有效的,结果如何在于自己的判断。
年长者,专家者并不一定事事都通晓。
要敢于怀疑专家或领导的观点,因为也许它们本来就是错的。
最好的办法是实践,吃一口皮再吃一口瓤,不就知道应该怎么吃了?五、是不懂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嘿嘿,看故事中描述的,估计是老猴子也不知道怎么吃的,只是从大家提供的意见中选择了一个,却被大家当成了正确答案
第3个回答  2012-11-14
1、不要不懂装懂:老猴王自以为见多识广不采纳小毛猴的意见,落得最后只有吃瓜皮。
2、不要随大流:猴儿们都以为猴王的吃法是对的,谁知最后觉得不是味儿才说:这东西怎么不好吃呢?
3、要勇于去尝试、分享:既然不懂怎么样吃瓜,且就两种可以各取十分之一尝试之。最后取得方法分享也...
第4个回答  2021-02-0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