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7-17
1.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本命题是:“产权是一束权利”,即产权界定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使用、资产带来的收入、资产转移诸方面的控制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现代企业理论一般把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合称企业所有权。
2.在中国,产权改革理论作为一种思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的深入,促使人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思路,思考新的改革途径。80年代中期,一些青年学者指出,当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不可能使企业摆脱行政关系的束缚,企业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商品生产者和法人。因此,必须对所有制进行改革。80年代末,改革的实践使得产权问题突出出来,各种产权方面的文章纷纷出现,产权改革的思路和方案也纷纷出笼。
从庞大的文献可以看出,产权改革理论主要是集中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以及苏联、东欧一些经济学者的产权改革思想,同时也借鉴了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从已有的文献看,尽管产权改革理论的一些主要代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存在共识,但某些问题又产生了明显的分歧。总体上可以把这些分歧概括为三大类。
(1)公有产权理论(公共产权派)。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刘诗白、唐丰义、田源等。他们主张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将传统的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改造为多元的公有产权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公有产权理论成为了产权改革理论的主流学派。
(2)个人产权派改革理论。个人产权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张军、罗小朋等。他们认为个人产权的界定是确立一般产权的基础,可以在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基础上重建产权及社会权利体系。
(3)私有产权派的改革理论。私有产权理论的主要代表是中国香港大学的张五常。他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假设和西方产权理论。他认为在资源供不应求的世界中,人们为了争取各自的利益,必须展开竞争,为此,社会必须制定竞争规则,这种规则就是界定人与人之间权利的约束制度。界定权利的办法有三种:一是没有私产,也没有等级特权,使人们使用资源的竞争行为由法来管制;二是共产制度,人们没有私产,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等级特权来界定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三是私产制度,人的权利是以资产来界定的。张五常根据西方产权理论中的交易费用理论证明以上三种制度中,第三种制度是交易费用最低的制度。对于产权界定制度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因此,他认为私有产权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独步单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