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桥镇的蜕变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金川境内有藏区“第二个布达拉宫”美誉的观音庙,是藏区群众的朝拜圣地。每年来自青海、西藏、甘肃以及海外的游客、朝拜者达20余万人次。
近日,笔者随观音桥镇党委书记来到观音镇,刚下车就让笔者眼前一亮,现在的观音镇实在是今非昔比。优美舒适的环境加上每年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和朝拜者给本地人带来的无限商机和发展让商贩及本地群众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灾后重建规划发展,引领幸福来敲门
观音桥镇麦斯卡村村民勒吾特不仅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商人,他紧抓灾后恢复重建机遇,给自家住房“搬”了个风水宝地。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多亏了党和政府实施的灾后恢复重建‘避险搬迁、集镇规划’,我的房子从山上搬到了观音庙朝拜路旁,自家房里开上了茶楼,房后办起了砖厂,闲时也可以做道地中药材生意,腰包越来越鼓。”勒吾特高兴的告诉笔者。
据悉,该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重建方针政策,结合“避险搬迁、集镇规划”,坚持可发展观,全力完成各项灾后重建硬任务。一是强化组织、优化制度,奠定重建体系。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长效机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了重建规划,突出建设任务,大力开展了“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科学管理,宏观调控,确保重建进程。组织各村“两委”摸底调查困难重建户,动员“两委”干部、党员、民兵进行劳动力帮扶,投入劳动力300余人次,倡导群众积极投入重建“想办法、寻路子”,协调木材1000余立方米、石料3000余吨,组织村“两委”到受灾程度较轻,重建任务较少的邻县、邻乡聘请工匠200余人次,及时发放灾后重建专款资金,申请农房灾后重建贷款170余万元,定期组织包村干部、驻村干部对重建户进行入户调查,了解重建难点、进度。截至2009年底,全镇农房加固维修169户,兑现资金54.4万元,农房重建272户,兑现资金451.2万元;城镇居民住房加固维修38户,重建4户,全部完成验收入住,全镇农牧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幸福跟随着灾后重建和集镇规划的步伐敲开了家家户户的门。
环境整治优美环境,百姓生活景上添花
天连圣山碧,霞借夕阳红。自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勒吾特突然对整治环境卫生热上了心。2009年3月,他被镇党委、政府聘为卫生管理员,负责个体工商户的门前三包、处罚乱扔乱丢和管理保洁人员等工作。
勒吾特告诉笔者:“自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全镇农牧民都卯足了劲搞卫生,特别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们观音镇的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街道变干净了,也没有乱扔乱丢现象了,再加上道路硬化,灰尘少了,我的茶馆生意也变了样。”
据了解,该镇成立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督察组、拆迁组、宣传组、环境卫生整治组、风貌改造组、后勤保障组。整治过程中拆除影响美观临时建筑物28户,720平方米;拆除猪圈、厕所20余处,150平方米,乱搭乱建铺面、雨棚60个,占道经营台球桌10张。多次动员6个村村民清理公路沿线垃圾、卫生死角10余处,投入人力2500余人次,动用拖拉机、装载机、清运车达1000余台次,清除河道垃圾、生活垃圾达3000余方;规范停车点3个,悬挂交通标识牌10处,修复公共厕所3个,建立垃圾出场1个购垃圾桶22个,路灯12盏,垃圾车1辆,使该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勒吾特感慨的说:“自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观音镇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游客和朝拜者也比以前多了,我们的生活跟着好起来。这些成果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现在我们农村也不比城里差了!”
谈到观音桥镇未来的发展,该镇党委书记李俊眼里发出了热切的光。据介绍,该镇抢抓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将集镇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做好一个规划、建好一个城镇、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要求,对2007年完成的观音桥集镇规划进行了修编,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发展思路,全面启动了“行政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为核心的观音桥镇集镇规划建设。2009年初,该镇在“百亩大地”征地166.2亩,完成了“百亩大地”的相关拆迁工作,规划建设项目15个,投资7500余万元。截至2009年底,观音庙步道、观音庙公路已全面完工;观音大桥、观音桥镇中心校、观音桥镇水厂、观音桥镇道路工程、观音庙饮水工程已进场。观音桥镇政府综合办公楼、“两所一庭”、河堤工程、信用联社、林业、畜牧业工作站等建设项目将于今年动工。届时,观音桥镇将以依山傍水的自然风貌、多彩多资的藏族风情、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热闹非凡的商家气息和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朝拜者前来此地,为观音桥镇居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不觉聊到下午,不舍离去的笔者,回首渐渐远去的观音镇,静静矗立的镇子,就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化身彩蝶,向更富裕、美好的明天飞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