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诗论的“三美”创作实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悲痛、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死水》是闻一多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他一方面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并非心如死灰,“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
《死水》也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九个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后以双音节收尾,虽然音尺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总数却完全一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每节换韵(首、尾节押宽韵),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诗人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跳得如此轻松自如,节奏和谐,真令人击节赞叹!
另外,诗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沉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附录:《死水》(作者/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文en,in,un,ǖn)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庚eng,ing,ong,iong)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麻a,ia,ua)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麻a,ia,ua)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波o,e,uo)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波o,e,uo)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庚eng,ing,ong,iong)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庚eng,ing,ong,iong)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开ai,uai)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皆ie,üe)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