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和爱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6

1. 求关于孝的四字成语

关于孝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移孝作忠、母慈子孝、孝悌力田、忠孝两全、求忠出孝、子孝父慈、忠孝节义、孝子顺孙、孝子爱日、孝子贤孙、父严子孝、孝子慈孙、孝悌忠信、披麻带孝、入孝出悌、父慈子孝、入孝出弟等。

一、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出自】: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

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二、母慈子孝 【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白话文:“上天给我彝。“孔子传:“上天和百姓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示例: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白话文:“陛下隐太子的元良,枉太子的神器,如何教天下母慈子孝呢。”

三、孝悌力田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出自】:《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白话文:“他派使者慰劳赏赐三老、孝者帛每人五匹,敬爱的人、力田二匹……因为户口设置三老、孝悌力田常任乡官。” 四、忠孝两全 【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

亦作“忠孝双全”。 【出处】: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白话文:“业传战略,名字在勋登记;蕴天爵以修己,忠和孝两全。” 五、求忠出孝 【解释】: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出自】: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白话文:“国家把选拔贤才为己任,贤人以孝道为第一。孔子说:‘孝亲所以忠诚可以转移到你,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到孝子之门。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移孝作忠 百度百科-母慈子孝 百度百科-孝悌力田 百度百科-忠孝两全 百度百科-求忠出孝。

2. 和孝顺有关的成语故事

1、卧冰求鲤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

简介: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

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2、黄香温席

出处:宋·王应麟《三字经》

简介: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拾葚异器

出处:汉·班固等《东观汉记》

简介:汉时有蔡顺,少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因王莽之乱,(生产秩序遭破坏)收成差而粮食不够吃。蔡顺就每日出去采摘桑葚,采的时候把桑葚分开装。赤眉军(绿林赤眉起义)看到之后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顺回答:“黑色的味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酸,用来自己吃。”赤眉军为他的孝行感动,就送给他二斗米和一只牛蹄。

4、百里负米

出处:元·郭居敬《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5、伯俞泣仗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

在汉朝时候,在梁州有个叫伯俞的人,生性孝顺,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亲欢心。他母亲家教很严,母亲对他十分严厉,但是也非常疼爱他。

母亲尽管对他非常疼爱,但是偶尔也会因他做错事而发火,韩伯俞每每有点小过失,母亲都会用拐杖打他。每当这时,他就会低头躬身地等着挨打,不加分辨也不哭。直等母亲打完了,气也渐渐消了,他才和颜悦色地低声向母亲谢罪,母亲也就转怒为喜了。

一日,母亲又拿拐杖打他,伯俞却大哭起来。母亲惊异地问:“以前打你,你都心悦诚服,甚至还像享受母亲的责打似的,今日,却为何大哭了呢?”

伯俞流着泪道:“母亲您有所不知,以前儿子有了过失,母亲打我,我是觉得很痛的,我也从而晓得母亲还身强体壮,身体健康,而今日,母亲打我的力气却小得使我感觉不到痛了,我也从而知晓母亲终于年老力衰了,我们母子能在一起的时日,恐怕也就日渐一日地少了,所以忍不住悲从中来,才情不自禁地哭泣。”

3. 关于“孝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尊老爱幼 读音: [ zūn lǎo ài yòu ] 释义: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2、扶老携幼 读音;[ fú lǎo xié yòu ] 释义: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 处:《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孟尝)君道中。 3、孝子慈孙 读音: [ xiào zǐ cí sūn ] 释义: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 处:《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4、孝子贤孙 读音: [ xiào zǐ xián sūn ] 释义: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出 处: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5、孝子顺孙 读音:[ xiào zǐ shùn sūn ] 释义: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出 处:《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 造句:1.中国人民历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

4. 大家都应具有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5. 这是一个尊老爱幼、伯埙仲篪的模范家庭。

4. 有关于孝的成语故事

成语:

孝子贤孙/忠孝两全/移孝为忠/孝子爱日/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披麻带孝/忠孝节义/

故事: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