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的典故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典故如下:

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李白诗《把酒问月》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出自唐人传奇《周秦行纪》(托名牛僧儒所作)。其中有诗云:“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脱胎于石曼卿以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出句的对句“月如无恨月长圆。”

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了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以及许浑《怀江南同志诗》:“惟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诗中描述的意境: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表达的情感:

作者因政治失意以及和其弟苏澈的离别,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阔达的胸襟。

《水调歌头》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