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宝兴的艺术风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顾宝兴作品既有晋唐、北宋院体画的谨严工整,也有元、明山水的萧散写意,清郎世宁画马的中西相兼之意趣。前人的这些艺术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融合,整个画面的自然与审美的意境构造——平林漠漠,远山间间;瀑前腾跃,柳下汀渚,骏马之不同生存状态与天地四时朝夕变化的山林云气相融,通过中国画南宗特有的“温静淡泊”风致,虚实之间,将充满灵性之马所具备的人格化诗意象征弥漫画面,充分展示出绘画本身具有的本体审美的叙事性。观者在面对作为艺术审美本体呈现的作品时,无疑将会和自身的艺术感受和文化经验相呼应,从而获得了画家对于客体对象所呈现的艺术审美本体诠释。作品以小写意工笔骏马为主. 中国画历史上,自古至今,以山水、人物、花鸟为最,惟善画走兽者不多。虽有唐时韩干的神骏“照夜白”,五代韩晃画五牛,北宋李公麟的白描之马,清代郎世宁的皇家八骏图,近现代的张善孖对虎写生、戈湘岚精于绘马、徐悲鸿写意奔马,黄胄雪中之驴、胡成荣擅走兽等,但观之究竟不似画山水、人物、花鸟一般兴盛,名家辈出,蔚为大观。然而,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象征意味的走兽,毕竟也是画家笔下常见的客体表现对象,且更常以中国传统的文脉诗心寄托而写之,达到气韵生动、传意寄情的艺术本体审美诠释。
纵观历代画作,走兽图之百类、百态,虽有历代画家各胜擅其长,不一而足,但所表现的客体对象大多集中于日常生活可见的牛、羊、马、驴、骆驼、鹿、象,或出没山林的虎、豹等等。这些与人类历史文化相伴相依的牲灵,或温驯可亲或威烈迅猛,其中尤以渗透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底蕴的牛、马、虎、羊,入画最为常见。确实,无论是二千年前的汉砖画像中的马,还是后来的文人画笔下的马,其实都是一种审美的文化意识传承,尤其是后来文人画中的骏马图,大抵都与理想中的贤者、隐逸,或英雄、壮士发生关系,成为一种当下生活的具有审美意义的风骨诠释,这无疑集中了一个时期的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譬如徐悲鸿的奔马等等。而顾宝兴画马,显然也自觉地承传了这样的文脉和审美本体诠释的气息。
顾宝兴之画马,充分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传统,远取近写,更因了他的作品善于构图造景,文气勃郁,无疑使他的作品从根本上具备了与绘画性相一致的审美性叙事意义。作为构成艺术本体审美诠释特质之一的审美性叙事,是画者对于客体物象汲取后的心相呈现。说到底,也就是画者对于客体世界的自我精神观照与体悟。因此对于画面表现主体对象的马,不论它们是奔、站,或是走、卧等呈现的各姿各态,顾宝兴在工笔勾勒,精心摹写,形似神得地表达它们所应具有的笔墨韵味外,更着意于整个画面的自然与审美的意境构造——平林漠漠,远山间间;瀑前腾跃,柳下汀渚,他都善于将马之不同生存状态与天地四时朝夕变化的山林云气相融,通 过中国画南宗特有的 “温静淡泊 ” 风致,虚实之间,将充满灵性之马所具备的人格化诗意象征弥漫画面,充 分展示出绘画本身具有的本体审美的叙事性 。观者在面对作为艺术审美本体呈现的作品 时,无 疑将会和自身的艺术感受和文化 经验相呼应 ,从而获得了 画家对于客体对象所呈现的艺术审美本体 诠释。 顾宝兴,也擅长写散文和诗词,其文字与画作中那超然物外、淡定红尘、澹泊宁静的性情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画谨严工整,也萧散写意,富有意趣,秉承了中国历代画马大家的遗风,又不乏标新立异。综合观看他的那些马画,整个画面或清新淡雅,或苍朴凝重,都十分注重自然与审美主题互为融合的意境构造。其诗意象征弥漫画面,可以引发人的诸多联想和想象空间,从而又带上了叙事性的特征,生动形象。而更重要的是,欣赏他的马,很少看到瘦骨嶙峋,大都是彪悍体健,肥美壮硕,不管冷月霜星下的边塞也好,还是水美草肥的江南也好,它都能够从一种特有的视角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让人没有凄怆悲凉的冷峻伤感,而享受到的是一种充满闲适、清幽、潇洒、俊逸、从容、淡定、富裕、翔实的美感。在古人的画里和诗歌里,马大都与战场联系在一起,而在他的画里,透过画面审视,却少了些刀光剑影的血痕,多了些明月清风的柔和,从此也可以领略出画家恬淡、祥和、美好的心境。
想着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角度看去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他的几首小诗:
雄姿顾盼入轮台,风洗轻蹄踏燕回。龙种但求流汗血,空携苜蓿汉家栽。——《天马》
匹马西风立,悲嘶卓不群。背余鸡塞月,蹄踏雁门云。朔漠旌旗列,荒原鼓角闻。琵琶翻古调,一曲忆从军。——《琴瑟蹄声》
秋山夕落暮林深,重负盐车志未沉。伯乐提缰风啸泪,莫教病骨换千金。——《老马》
读着这些诗词,发现他轻松画面背后隐藏着一个丰富沉重的内心世界,原来,在艺术家轻松的艺术形式背后却饱含着一颗如此沉重而忧思的赤诚之心。那怀古之忧思、那卓尔不群的悲吟,那知遇之思的咏怀,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艺术家博大厚重的情怀。
我们再去阅读他的《永恒的微笑和永不跪倒的声音》:
如果瑰丽的宫殿长满芦苇,如果棕黄的命运摇动着沙岸,如果疲倦的太阳抖动着受伤的肩膀,如果苍老的世纪露出它的额角,我将寻找那颗又大又亮的新星,决不留下悔恨的许诺。
如果我注定在这里生活,我将用一千零一夜的辗转堆积,在弹指一挥间,垒成十二级台阶,砌叠十二座红墙,建十二只飞檐,雕塑十二尊罗汉,在每一页天空上,镶嵌成秋天里深红的琥珀。
顾宝兴先生在全国1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诗歌\朗诵协会举办的2009中国首届“红舞台杯”诗歌\朗诵艺术节中获得一等奖的诗歌《黄河长江在汉字里》:
黄河长江/划就了硕大无比的圆周/汉字就是那拉长的半径/我愿是人字的圆规/把半径拉长拉长/让圆周扩大扩大/黄河长江在何处/在汉字的辞海里/黄河长江在何处/在我追求的生命里
顾宝兴先生的这些诗词里感悟,毋庸多言,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艰深厚重的情怀,一个诗人包含深情的家国情怀。皈依并不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逃离,而是在博大精深的佛家经典里去放置一颗充满和谐与宁静的思想皈依。佛门,对一般的皈依者来说也许就是一个修心养性的淡然净地,而对于一个有着则如此悲悯情怀的艺术家来说,佛门,同样是一道深邃厚重的文化艺术之门,当现代文化与那几千年佛家的文化积淀相对接的时候,不仅是人生精神意义上的升华,而且必将孕育出一种文化的新思维、新理念、新生命,赋予其一种新的内涵。心在禅与火的锤炼中落定,一切都静然肃穆的时候,人才有可能找到到生命的原本,一切事物才会在心灵的佛堂找到心灵的佛祖!
看到这里,我们再次仔细地去打量这个享誉上海画坛著名画家的神情,竟然发现他的确有点沧桑了,那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在注视什么呢?那隐约褶起的皱纹饱含了岁月之重,那闪发着智慧的大脑又在思考什么呢?也许他在思考一个简单的世界,那里生活着一群简单的人群,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然吃的很清淡,穿的很朴素,住几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出的门外是青青田野,还有几匹悠闲的马,回到家里是几声鸡鸣,还有一杯淡淡的清茶或一壶水酒,但是,那里却很宁静,很温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随和,完全没有尘世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甚至血流成河的残酷,那里是一个充满了温馨与甜美的安适祥和的世界,是一个人们可以肩并肩站在一起诉说自己心声的地方,是一个让人拥有纯净完美的友好纷呈的空间,那是一个让人“和”而又“谐”的世界!在那里,暖阳普照、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一切都会以欣欣向荣的姿态让他心旷神怡……
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再度去揣摩顾宝兴先生的画时,我们明白了他画风里所隐藏的精神,那天地日月皆于我心的超然之气在几笔疏朗俊逸的线条里勾勒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愿望,那不只是自然的憧憬,更是人类美好的精神归属,我们这样想着的时候,可以看到顾宝兴先生画的骏马图的意境是那样的清幽淡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