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回族镇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张鲁回族镇位于莘县西部,距县城10公里,东与莘城镇相接,西与河北大名交界,北与燕店镇、大王寨乡接壤,南与董杜庄镇、俎店乡相连。
明朝永乐年间,张姓和鲁姓在此定居,且人多户大,故取村名张鲁。抗日战争时期设张鲁抗日区公所,先后归朝北、莘朝、南峰等县。抗战胜利后大部分村庄属朝城县,1950年代初隶属莘县。1958年成立张鲁公社,划归范县。1961年复归莘县。1984年撤社建乡镇,西半部建张鲁镇,东半部为刘庄乡。1987年3月改称张鲁回族镇。2001年春撤消刘庄乡,其辖域并入张鲁镇。
张鲁镇是聊城市唯一的回族镇,回族人口3600多人,占该镇总人口的12%。张鲁村有三座清真寺:南寺、北寺和女寺。
清真南寺始建于元代,明永乐三年(1405年)和嘉靖年间曾两次修复,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该寺居村中心,坐东面西,有西门和南便门:西门为正门,塔楼式纯砖石结构,故称“无梁殿”;南便门为月亮门。寺院内有礼拜殿,南讲堂,东对厅及沐浴室。礼拜殿基高1米,阔5间,能容千人以上做礼拜。清真南寺是张鲁回族礼拜活动的主要场所。
清真北寺坐落在张鲁北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约1.5亩,礼拜殿3间,整个寺院布局与南寺基本相同,1950年代该寺被拆除。清真女寺建于村落中心,与南寺东西相望,为女姓穆斯林民众沐浴礼拜的场所,1960年代该寺被拆除。
抗日战争时期,张鲁回民爱国爱教,抗日救国。张鲁回民抗日救国会就设在南寺内,还经常在清真寺礼拜殿地板下为回民支队掩藏武器和粮食。著名民族英雄马本斋曾在此带领汉、回民族开展抗日救国武装斗争。1942年,马本斋司令员率回民支队由冀南转战鲁西北,来到张鲁一带,配合当地抗日武装东征西讨,打得敌人闻风丧胆,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马本斋病逝,其遗体安葬在被他称为第二故乡的莘县张鲁集。
为怀念马本斋,莘县政府于1985年在烈士墓遗址处重修马本斋烈士陵园。陵园占地10亩,坐北朝南,四周砖墙闭合,主体由国门、碑亭、烈士墓和纪念堂组成。门额上书“马本斋烈士陵园”,有汉、回两种文字,汉字为正字,由烈士之子马国超书,阿拉伯文为配字,由原回民支队教长蔡永清阿訇书。碑亭呈六角形,高14米,占地64平方米,单檐结构,琉璃瓦覆顶,亭中树立着烈士纪念碑。纪念堂内安放着烈士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两侧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挽联。重建后的陵园融中国古代建筑和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庄重、典雅、肃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