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的大事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1466年(明成化二年),明朝太监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开出一方净土,明宪宗朱见深御赐匾额龙华寺 。因此,本寺是“孝道”的作品。
1477年(明成化十三年),龙华寺扩建。
1500年(清弘治十三年),龙华寺再次扩建。
1502年(清弘治十五年),该寺有佛殿五座,观音殿、天王殿、山门各三座,钟楼一座,东西廊舍48间,总共有264楹。佛殿巍峨,宝相庄严,桥梁镂刻,柏竹丛绕,终成为一大丛林。清顺治、光绪年间又数次重修该寺,使其成为武昌城内大型寺院之一。
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清代吴敬梓作《儒林外史》以抄本传世,第三十八回《丫姑爷乘龙充快婿 知客僧拉马认干娘》中这样描述:且说这武昌省城有名是一座龙华寺。这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今大东门)内,乃是个极大丛林,听说亦有千几百年的香火了。
1919年(民国八年),五月、太虚大师讲起信论于武昌龙华寺,印行起信论别说。
1954—1958年,武昌尼众响应政府号召,开展生产自救,龙华寺的大和尚将此庙舍给72座小庙集中而来的172位比丘尼。白天在外生产,晚上回寺过宗教生活。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龙华寺收回被占房产和土地,当时房屋土地面积仍是6000多平米,居住尼众一百多人。
1994年,有人受经济利益驱动,为一己私利,不顾我国的宗教政策,擅自拆毁了龙华寺的山门楼、清代木结构的天王殿、明代的海岛以及尼众住房,改造成商业楼和居民楼。
2007年,随着蛇山“显山透绿”工程加速,一座有着540多年历史的寺院——龙华寺重新“露脸”。
2008年,在武昌“两轴五片筑名城”的规划中说,要营造蛇山自然生态板块“寻幽访绿、层楼叠嶂”的意境,重点修复自然山体、恢复山林植被,营造自然生态、优化观赏游线,建设野趣盎然、人文荟萃的城市森林,保留龙华寺寺庙功能,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2011年,龙华寺大规模扩建,全面恢复了寺院当年的面貌。
2013年10月20日清晨七时许,武昌龙华寺为著名女书法家翁月卿女居士做超荐法事,空灵的梵呗声穿过茂林修竹,袅袅飘散在蜿蜒的蛇山脚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