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现代诗,忘了作者,和标题。只记得开头一句是从此你的名字叫穆勒,诗歌中反复出现这几个词。求全诗

如题,最好能有作者及简介,谢谢了
对了,始终还出现了紫藤花的物象。有没有知道的啊,搭上了给加分

第1个回答  2012-11-03
应该不是穆勒。。。这是阿塔图尔克回忆录34中的一段。

在高中我非常喜欢数学。我学到了比我们的数学老师在极短时间里教授的更多的东西。我总是不断地解答难题。总结出书面问题。数学老师给我作出书面答复。老师的名字叫穆斯塔法,一天他对我说:
“我的孩子,你的名字叫穆斯塔法,我的名字也是穆斯塔法。这样不行。我们之间必须有一个区别。从此之后,你的名字叫穆斯塔法•凯莫尔吧。”
从那时起,我的名字就成为穆斯塔法•凯莫尔了。

凯末尔·阿塔图尔克(1881年——1938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家、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首任总统。
1881年,凯末尔出生于希腊萨洛尼卡(今塞萨洛尼基),原名穆斯塔法。其父阿里·里扎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曾任地方民兵部队中尉;母亲祖贝伊代·哈尼姆,来自萨洛尼卡西部的农村。
穆斯塔法从小酷爱军事。1893年考入萨洛尼卡的军事预备学校,穆斯塔法从他的数学老师那里得到了凯末尔的称号,意思是“完美的一员”,从此他就叫穆斯塔法·凯末尔。以后依次升入莫纳斯提尔军事学校(1895)和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1899)。
在莫纳斯提尔和伊斯坦布尔读书时,他对文学、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接触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土耳其大诗人纳米克·凯马尔的爱国主义诗篇更激发了他对祖国、民族的热情。
1905年1月,凯末尔从军事学院毕业,获得上尉军衔。1906年,凯末尔在大马士革的军官和知识分子中发起组织“祖国与自由协会”。他们一起宣誓:“只能用革命来回答专制。自由是进步与解放之母。”1907年春,凯末尔秘密潜回萨洛尼卡,建立“祖国与自由协会”分会。1907年9月,凯末尔获准调往萨洛尼卡后,便正式加入“统一进步协会”(即青年土耳其党),他积极参加反对苏丹专制统治,要求恢复1876年宪法。1909年4月,以土耳其苏丹为首的封建势力对革命进行反扑。凯末尔积极参与组织“行动军”,并担任参谋长。他指挥“行动军”开赴首都,迅速平息了封建势力的叛乱,最后废黜了苏丹阿卜杜·哈米德。
当时,青年土耳其党的领导人塔拉特、恩维尔等人满足于宪法的恢复和暴君的下台,并没有对国家制度进行变革。由于与该党领导人的政见不合,凯末尔退出了青年土耳其党,专心致志于军事科学的钻研。在第三军担任教官期间,他用德文翻译出版了《排战斗操练》、《连战斗操练》两书,并撰写了一部题为《战术》的著作。
1911年—1913年,凯末尔先后参加了的黎波里(今利比亚)的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初次显露了他的军事才能。1913年底,他调任驻索非亚武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在索非亚任职。凯末尔认为土耳其轻率参战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但作为军人,他立即辞去武官职位,奔赴前线。1915年在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他在阿勒布尔努和阿纳法尔塔两次率部阻击了协约国军队的登陆,赢得了“伊斯坦布尔救星”的声誉。1916年4月,凯末尔晋升为准将,获帕夏称号。这年8月,他在安纳托利亚的东部又成功地阻止了沙俄军队的进攻,收复了穆什和比特利斯等失地。俄国总参谋部也不得不承认他是土耳其军队里“最负盛名、最勇敢、最有才能、精力充沛、最富独创性”的将军。1917年凯末尔被调到叙利亚担任军长职务。在大战期间,凯末尔始终反对青年土耳其党主要领导军事大臣恩维尔等人的卖国行径,谴责德国军官干涉土耳其内政和控制土耳其军队。他说:“我们土耳其人应该管理我们自己的事务,把这些普鲁士佬请来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1918年10月底,奥斯曼帝国战败投降,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摩德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立即以此为契机,着手瓜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和海峡地区为协约国军队占领。英、法、意、希的军队分别在色雷斯、安纳托利亚各地抢占地盘,划分势力范围。英法还唆使并支持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黑海沿岸希腊人的分离主义运动。正如凯末尔后来指出的那样,当时,“奥斯曼的国土完全被分割了,只剩下一小块土耳其人居住的土地。最后,就连这一小块地方也想加以瓜分”。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的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各地纷纷成立由爱国军人、知识分子、商人、官员参加的扩权协会和其他民族主义组织。但这些组织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更没有统一的领导,无形中削弱了抵抗外国侵略的力量。
摩德洛司停战协定签订时,凯末尔正在叙利亚阿勒颇前线。11月中旬,他辞职回到伊斯坦布尔谋求救国之道。起初,他在议会和苏丹之间奔走游说,希望能成立一个由他担任军事大臣的强硬内阁,以抵制协约国的压力。游说失败后,凯末尔开始认识到在外国控制下的伊斯坦布尔很难有所作为,便决心去安纳托利亚开展救国运动。因此,他高兴地接受了苏丹政府要他担任第九军督察的任命。1919年5月16日,凯末尔乘船离开首都前往安纳托利亚。5月19日,他到达黑海沿岸城市萨姆松。
遍及安纳托利亚各地的反抗占领军、保卫民族独立主权的群众自发斗争,使凯末尔看清了救国力量的源泉,增强了他拯救祖国的信念。凯末尔一方面指示各军政负责人加强民族主义组织的活动,一方面着手统一各地的民族主义组织。6月22日,凯末尔发出秘密通知,严肃地指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正处在危急中”,“只有民族的意志和毅力才能拯救民族的独立”。他要求各地立即选派三名代表到锡瓦斯开会。这时,苏丹政府发出要他返回伊斯坦布尔述职的命令,凯末尔对此不予理睬。1919年7月8日,他毅然辞去军职,决心留在安纳托利亚,为土耳其的完全独立而斗争。
经过凯末尔的积极活动,全国各地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终于在1919年9月锡瓦斯会议上联合起来,成立了“安纳托利亚和卢迈利亚护权协会”,并选出以凯末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的民族斗争。大会要求竭尽全力保卫土耳其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会通过的决议成为1920年1月《国民公约》的基础,是全国民族主义者必须遵守的共同纲领。
1920年3月中旬,协约国军队正式占领伊斯坦布尔,驱散奥斯曼帝国议会。凯末尔不失时机地于4月23日在安卡拉召集大国民议会,正式成立安卡拉政府。大国民议会郑重声明,1920年3月16日以后伊斯坦布尔苏丹政府签订的任何条约一律无效。
1920年夏,协约国为了迫使苏丹政府接受色佛尔条约和扼杀新生的民族主义政权,唆使希腊军队在安纳托利亚展开攻势,攻占了布尔萨等大片地区。针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凯末尔在议会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他说:“先生们!假如被破坏的国土不是五十分之一,而是全部,假如全国都处在一片火海之中,我们就上山去,在那里继续战斗!”他的话表达了土耳其人民拼死搏斗的英勇气概。追问

不是,是一首现代诗。始终还出现了紫藤花等物象

第2个回答  2012-11-04
waiguode追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