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小学的诗句古诗大全300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1.夏天的古诗大全300首

夏天的诗词_百度汉语

《小池》

宋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约客 / 有约》

宋 ·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观刈麦》

唐 ·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

《山亭夏日》

唐 ·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晚晴》

唐 ·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客中初夏》

宋 ·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夏日山中》

唐 ·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2.夏天古诗大全300首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清.甘州长一蝶恋花:昨夜秋棠初放地,云影星明,深巷无人嗅。把盏红楼舞水袖,闲愁抛却无香伴。原是青梅竹马弄,黛玉无眠,廊下鹦哥唤。欲雨塘荷惊锦鲤,鸳鸯宿醉伊人梦。

3.小学三年级描写夏天的古诗有哪些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2.耘田:除草.3.绩麻:把麻搓成线.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5.不懂.6.供:从事,参加.[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注释】: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水浒传》中的一首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4.描写夏天的古诗小学

描写夏天不少于二十句的古诗:

夏夜叹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观刈麦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描写小学夏天的古诗四首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

时有微凉只是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初夏绝句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6.描写夏天的古诗小学

描写夏天不少于二十句的古诗:夏夜叹朝代:唐代作者: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观刈麦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7.小学的古诗描写夏天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秀:指草类植物结子。

葽: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诗经·豳风·七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开始。

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诗经·小雅·四月》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晋·陶渊明《读山海经》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唐·白居易《宴散》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困人天气日初长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清风破暑连三日元·王挥《过沙沟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8.关于夏天古诗的感悟写一篇作文三百字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千百年来我们对唐诗都爱不释手.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是我国唐诗中的艺术珍品.让小学生读懂它,理解它的内容,让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在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的基础上,我有所感悟.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 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竹外( 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大李杜”其中,李白被称为 “诗仙”,杜甫被称为 “诗史”,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某理发店的对联是“虽说技艺不高,却是顶上功夫.”某寺院的弥勒菩萨的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等等非常形象的对联.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能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