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听100节课(35)听姜鹤老师《跳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跳水》是统编五下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旨在通过《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这两个相对简单的故事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在托尔斯泰的这篇小说中体会人物的思维。

上课伊始,姜老师巧妙通过课前预习单,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情节,再通过自己说、同桌相互说等方式讲述了故事的内容。

接着,姜老师创设情境,聚焦思维。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在文本中找到孩子陷入危险及船长逼孩子跳水的有利条件,并提取关键词完成任务单。接着,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再进行小组汇报理清思维路径并模拟发言,重现船长的思维。

最后,再关注语言,感知船长的形象。整节课,姜鹤老师带领着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还原船长思维的过程,明白“枪逼跳水”的好处,感悟船长机智果断的品质。

但是,我也有一些思考。课后习题第一题: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这个课后习题,姜老师仅仅只是让学生完成预习单,没有进行方法的指导,学生是否掌握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呢。

我感觉这节课就是为了教思维而教思维,学生被老师带着走,并没有厘清思维背后的东西。而且,这篇文章是小说,对于小说这种文体,老师并未涉及,学生自然无法体会到小说情节的多变,对于感悟船长机智、果断的性格学生体会得是不够的。

微课解说帆船的结构巧妙融入了信息技术,但是这个微课的加入,我感觉也没有具体解决某些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