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20200517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写在前面: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正式启动,内心无比激动,同时也倍感压力之大。激动源于自己的喜好,压力来自于跨领域而对陌生事物的畏惧。于是决定每次课程结束之后,整理分析所学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加以总结,写在这里。当作对自己的学习的跟踪与监督,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如果有感兴趣的简友,可以一起学习、探讨,共同进步。

授课老师:田宏杰

笔记摘抄与总结:巨山

第三章讲的是 感觉 ,感觉离我们生活最贴近,也最容易理解,那么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感觉与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的会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通过以下四节来学习感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第二节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三节 感觉现象

第四节 各种感觉

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想一下人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自己都遇到过什么样的感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接下来田老师讲了个童话故事——《豌豆公主》,引出了 第二节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

豌豆公主: 豌豆公主的感受性高,感觉阈限低。

(一)定义

感受性(sensitivity):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上限与下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即感觉阈限高,感受性低;感觉阈限低,感受性高。

(二)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tial sensory threshold)(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JND)。

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1840)

ΔI∕I=K

Δ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常数。

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下降。

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1860)

S=KlgR

其中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是常数。

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递增,而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递增。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通常很慢(30-40分钟),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通常很快(7秒左右),因为视紫红质分解快、但是合成慢。

人的幸福感也一样,适应了就没感觉了。

二、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正后象(与外界刺激具有相同特征的后象);负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的性质相反),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的负后象是蓝绿色,黄色的负后象是蓝色

1、下图中,盯着中间的四个黑点看30秒,然后睁开眼睛看白色的天花板或者眼前放一张A4白纸。看到一个人像(负后象)

2、盯着图中白点30秒后睁眼看白墙或者白色A4纸,能看到美国国旗(负后象)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下两图,中间的灰色哪个更深?看起来左边的图里灰色更深,实际是一样的。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称为同时对比(simultaneous contrast);相继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称为继时对比(successive contrast)。

1、谁更幸福?住在富人区的中产阶级和住在贫民窟的中产阶级

2、小实验:准备三盆水,凉水,热水,温水;两只手分别放凉水和热水里一会之后再同时发到温水里,两只手的感觉会不同,虽然在同样温水里。

四、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人们对看到不同的颜色,会联想到不同的感受,淡绿清凉,橙色温暖)

罗曼蒂克红现象:据调查,给男人看如下两张照片, 普遍认为红框照片更性感,更漂亮

注:现在回答前面的思考题

第四节 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可见光波,即380纳米—780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

(二)视觉器官:眼睛

外界光线—瞳孔—前房—玻璃体—视网膜—枕叶后端(枕极)

视网膜是一个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的薄膜,分为三层,最外边一层是视细胞层。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中央凹,细节颜色(在强光下作用,明视觉器官)

杆体细胞:边缘,明暗和轮廓(对弱光敏感,暗视觉器官)

盲点:指人的眼睛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这也正是视神经穿过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没有视觉细胞,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个地方也就不能引起视觉。我们平时察觉不到盲点,是因为我们的一只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可以用另一只眼睛看到。

盲点测试:闭上左眼右眼盯着小男孩看,慢慢靠近图片,在某个时候发现小球不见了。

(三)颜色视觉

颜色的特性:色调(波长所定)、明度(光波物理强度)、饱合度(灰色所占比例)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与颜料混合(相减混合)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与全色盲遗传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

色盲遗传特征:男孩—外祖父—妈妈;女孩—爸爸+外祖父(妈妈)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感受性

适宜刺激:声波,即16--20000赫兹

最敏感:1000-4000赫兹

60岁以后感受性逐渐降低,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增长听觉丧失向低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时影响言语听觉

听觉适应:声音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

听觉疲劳:强度太大或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

听力丧失:疲劳不断积累,长期得不到恢复

胎教音乐:孕妇听音乐可以刺激神经递质的形成,不同的音乐刺激会形成不同的神经递质,影响孕妇的心情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二)听觉器官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

听觉产生:空气振动——科蒂氏器官——刺激科蒂氏器官里的纤毛——引起神经冲动——颞叶的颞上回和中回

(三)听觉的特性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

三、嗅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信息素)

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鼻腔—嗅刺激的化学能转化为神经能—中央后回—嗅觉

普鲁斯特效应:气味可以唤起记忆

“案例:一个因为鼻子而惨遭医学院淘汰的男人”

实验:爆米花的香味能够提升记忆能力吗

原因:嗅觉可以绕过丘脑,直接到达杏仁核,而杏仁核掌管情绪,所以气味可以直接刺激情感。

应用:

课堂中如何利用气味增强记忆

商店如何利用气味促销:巧克力气味的释放使销售量高出60%

服装店实验:男士部可以用摩洛哥玫瑰,女装部可以用香草气味

四、味觉

适宜刺激: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

舌面小坑—刺激味蕾—化学能转变为神经能—舌咽神经—大脑中央后回—味觉

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甜—舌尖;咸—舌边前部;酸—舌边后部;苦—舌根

饥饿时对甜和咸感受性高,对酸和苦感受性低,饱则反之。

关系:感冒时食不知味;为什么患有慢性鼻窦炎的人不能品酒?

五、皮肤感觉

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同一皮肤表面生理零度不同温觉、冷觉易适应;痛觉难适应

“捧杯热茶与幸福”

六、平衡觉又叫静觉

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容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

七、运动觉

八、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

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觉等。

特点:包含多种感觉、性质模糊、定位不准确、有放射性质

九、痛觉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痛觉的倒U变化

内脏痛与皮肤痛

<教育应用部分将会另起一篇,待续>

<上一章           查看专题           下一章>
相似回答